第十四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勝保的被誅,是咎由自取。他平生最仰慕的一個人,就是為雍正所殺的年羹堯。當同治元年秋天,陝西回亂,勝保受命為欽差大臣,督軍入陝,對河南、陝西巡撫行文,不用平行的“諮”用下行的“札”軍中的文案,勸他決不可如此,他説:“你知道不知道,欽差大臣就是從前的大將軍。大將軍對督撫行文,照例用札,不以品級論的。”這就是他學年羹堯的例子。
在西安的時候,有個副都統叫高福,不知怎麼,出言頂撞了他。勝保大怒,命令材官打高福的軍,高福大為駭異,説是同為二品官職,如何能打我?勝保冷笑答道:“我是欽差大臣,以軍法殺你都可以,何況是打軍
?”那高福到底是被打了。這是他學年羹堯的又一個例子。
他這個欽差大臣,行軍彷彿御駕親征。每天吃飯,仿傳膳的辦法,每樣菜都是一式兩碗,那樣菜好,便傳諭,拿這樣菜賞給某文案,居然上方玉食的賜膳之例。入陝之初,為了區區一味韭黃,曾殺過一個廚子,此也是學年羹堯的一個例子。
但是,他得罪了慈禧太后,就非死不可了。他的奏摺,常常自己起稿,有幾句常用的話,一句叫做:“古語有云:‘閫以外將軍治之’,非朝廷所能遙制。”還有一句話是:“漢周亞夫壁細柳時,軍中但聞將軍令,不聞天子詔。”那是漢文帝時的故事。勝保常在奏摺中提到這話,等於説軍令高於詔令,已犯大忌,而且也有藐視太后婦人,皇帝童稚的意思在內。因此,湖北巡撫嚴樹森參他“觀其平奏章,不臣之心,已可概見”從而以為“回捻癬疥之疾,粵寇亦不過支體之患,惟勝保為腹心大患”這是所有參劾勝保的奏摺中,最厲害的一個。
那時彈劾勝保的奏章,京內京外,不計其數,歸納起來,不外“冒功侵餉,漁害民”八個大字。勝保的好
是有名的,隨軍的侍妾有三十多個,最得寵的一個是洪楊“英王”陳玉成的
子,此外軍行所經,強佔民婦,更是不足為奇的事。
他的侵餉也是有名的。那時的軍餉,多靠比較平靖的各省支援,稱為“協餉”某省解某省若干,朝廷規定了數目,但各自為政,實際上協餉的多寡遲速,要看封疆大吏與欽差大臣間的私人情。勝保驕恣狂妄,與各省督撫,多不和睦,所以協餉常不能按時收到,偶然有一筆款子到了,他百事不問,信手揮霍個夠,多下的才撥歸軍用。一次官軍在同州遇伏大敗,死傷枕藉,一個姓雷的帶兵官,跪在他面前,痛哭
涕,要他發錢撫卹,但實在沒有錢,以致他的受傷的部下,睡在轅門外,呻
徹夜。治軍如此,他的部下,早就離心離德了。
如果説勝保還有長處,那就是因為他自己頗知翰墨,所以愛才重士。當然,肯在勝保軍營中當文案的,也不會是什麼潔身自好之士。沒有一個潔身自好的讀書人,願意跟他一起淌渾水,更沒有一個敦品勵行的讀書人,能夠眼看他在軍營中的一切作為而無動於衷。不過,京中的一些名士,以及有才氣的軍機章京,因為路隔得遠,見聞不真,所以還很有幾個看重他的。在他初入陝時,一方面有人劾奏,一方面由於他動輒以“漢周亞夫”如何如何的話入奏,慈禧太后對他已深為不滿,但顧念他在誅肅順的一重公案中,立過大功,所以還想放他一個實缺。這時便有軍機章京寫信告訴他,叫他最近少上奏摺,因為恭王已經跟兩宮太后回奏過,準備就陝甘總督或者陝西巡撫這兩個缺,挑一個給他。如果他依舊在奏摺中大放厥詞,觸怒了“上頭”事情會有變化。
這封信遞到西安,勝保正與他的文案們在大談風月,拆信一看,毫不在乎地傳示文案,不作表示。這樣等了幾天,沒有消息,他沉不住氣了。
“事恐有變!”他的上奏摺自炫文采的癮頭又發作了“不得不剖陳利害,催一催。”
“何苦,何苦,大帥且再等一等!”所有看過軍機章京來信的文案,都認為他此舉異常不智,口相勸。但勝保不聽,自己動手擬了一道奏摺,立刻以四百里加緊,發了出去。
這道奏摺上説,凡是帶兵剿匪,如果不是本省大吏,則呼應不靈,並列舉湖廣總督官文,湖北巡撫胡林翼,兩江總督曾國藩,江蘇巡撫李鴻章,浙江巡撫左宗棠作為例證,他們都是以本省的地方長官,主持本省的軍務,所以事半而功倍。接着説到他自己,是“以客官辦西北軍務”無論糧餉也好,招兵也好,事事不能湊手,因此率直上言:“若使臣專顧西北,則非得一實缺封疆,不足集事。”奏摺到京,自然是慈禧太后先看。那時肅順被殺,還不到一年,她對權臣的跋扈犯上,警惕特深,湘軍將領屢敗屢戰,艱苦備嚐,亦不敢作這樣冒昧的陳請,僧格林沁身為國戚,威望素著,對於朝命,奉行唯謹,那有象勝保這樣子的?
如果不及時制裁,豈非又是一個肅順?
於是她把他的摺子留下來,第二天召見軍機大臣,當面發恭王,冷笑着説:“如果照勝保的説法,朝廷要派兵到那一省,就先得換那一省的督撫。你們想想看,有這個道理嗎?”恭王這時的宗旨,以求朝局平靜為第一,所以對勝保還存着幾分迴護的心,當時還想放他一個陝西巡撫,但慈禧太后也有個堅定的宗旨,勝保的權力決不能再增加,最好能解除兵權,另外給他一個適當的職務,作為他上年統兵入衞,到熱河向肅順示威的酬庸。
經過一番研議折衝,為了維持朝廷的威信,杜絕帶兵大臣的要挾,勝保自然受到了極嚴厲的申斥。而在另一方面又授意前次寫信給勝保的軍機章京,跟他商量,如果他願意內調,讓他在兵部尚書和內務府大臣這兩個職位中挑一個。要做官是當尚書,卻又知道他揮霍成,內務府大臣有許多陋規收入,勉強可以維持他的排場,所以特意為他多預算一條退路,看他自己怎麼走?這樣的設想,也算是煞費苦心了。
這一道申斥的廷寄,一封善意的私函,把勝保氣得暴跳如雷,親自寫了一封信給曹毓瑛:“縛保者,可即執付‘司敗’,何庸以言為餌?唯紀辛酉間事,非保則諸公何以有今
?”所謂“司敗”就是“司寇”意指刑部,他誤會那封信的作用,是要先解除了他的兵權,把他騙到京師然後治罪,所以有此怒斥。而“非保則諸公何以有今
”不僅指他統兵為辛酉政變的後盾,而且也指他所上“請太后垂簾並簡近支親王輔政”的一道奏摺,這就連慈禧太后和恭王都一起罵在裏頭了。
這封信,曹毓瑛送了給恭王,恭王又呈上御案,慈禧太后只是微微冷笑了一聲:“怪不得有人説勝保象年羹堯,果然不錯!”雍正帝殺年羹堯之前,因為得位不正,內疚神明,外則唯恐有什麼清議,所以對年羹堯的籠絡,到了大為失態的地步,一直被人在背地裏譏議。慈禧太后和恭王自然不會蹈此覆轍,要殺勝保,另有佈置。
恭王與文祥、曹毓瑛等人統籌全局,反覆研究的結果,作了解除勝保兵權的最後準備,但還存着期望他有所警悟,立功自新的心,所以洋洋千言,指授方略的廷寄,幾乎每遞到軍前,但勝保我行我素,毫不在意。
那時回亂最烈的地區,是在同州、朝邑一帶,離河洛重險的潼關,只有幾十里路,而河南的大股捻匪,正在往西竄擾,萬一捻回合力猛撲潼關,關係到陝西、山西、河南三省的安危。朝中凡是瞭解中原形勢的人,無不憂形於,朝廷亦不斷督催勝保領兵東援。只是他不知有什麼成竹在
?安坐西安,漫不經心,而且依然作威作福,有他看不順眼的京營將官,不是參奏降革,就是奏請撤回。恭王一看這情形,必須要採取那不得已的最後手段了。
這最後手段,就是命令在豫西浙川的多隆阿,兼程北上,援救潼關,另外頒了一道密旨,封多隆阿親自開拆,遵旨行事。多隆阿原是勝保的部將,後來受知於胡林翼,驍勇善戰,與鮑超齊名,合稱“多鮑”這年——同治元年四月,進克安徽廬州,洪軍悍將“英王”陳玉成,投奔壽州,依附陰鷙驃悍的練總苗沛霖,恰好成就了勝保一件大功。苗沛霖與勝保有
結,看看洪軍自安慶一破,大勢不妙,把窮無所歸的陳玉成做人情,縛送勝保大營。勝保喜不可言,一面接收了陳玉成的有國
之稱的
子,一面在奏摺中大事鋪張,以為陳玉成是洪軍的第一勇將,既已被擒,洪軍從此不足憂,意思中要親送陳玉成入京,舉行“獻俘大典”結果
了個很大的沒趣,朝廷批答,申斥他胡鬧,同時命令,即在軍前正法。好大喜功的勝保,大失所望,從此對朝中柄政的大臣,越發不滿。
等陝西回亂一起,恭王的原意是要派多隆阿入陝,因為他遠在豫西,緩不濟急,才改派了勝保。這時朝旨派他兼程援救潼關,對勝保來説,自然是件很失面子的事,所以更加負氣,不大理潼關這方面的戰局。同時由於“甘督”、“陝撫”這兩個實缺封疆,完全落空,失意之餘,想到這年天在安徽奏請“以安徽、河南兩巡撫幫辦軍務”的花樣,照樣再耍一套,奏請以陝西巡撫瑛棨幫辦軍務。如果奉準,則不但陝西巡撫成了他的部屬,而且權足以指揮巡撫,便成了總督的身分,可以稍稍彌補他實缺督撫不曾到手的遺憾。
可想而知的,從兩宮太后到軍機處,沒有一個人會準他的要求,責問他道:“若以軍務、地方,必須聯為一氣,方能剿賊,如官文、曾國藩等,以統帥而兼封圻,則僧格林沁之在豫省,未聞必以撫臣幫辦。豫省官吏,尤稱疲玩;僧格林沁督軍,所向有功,則又何説?”從而很乾脆地答覆他:“所請斷不準行。”不但不準,而且督催馳援同州、朝邑的語氣也更嚴厲了!
除此以外,督催赴援的話也頗見聲了,先是議駁:“勝保督兵
久,平時自詡方略,所謂‘通盤籌劃,
悉賊情’者安在?”繼而詰責:“倘或有失,該大臣自問,當得何罪?並何顏面以對天下!”終於提出警告:“該大臣務即力圖補救,毋再翫忽!謂朝廷寬典之可幸邀也。”軍機章京擬旨,雖然下筆如飛,但片言隻字,皆有分寸,再經過軍機大臣的推敲,上呈御覽。經過這三道手續發出來的諭旨,在意旨的表達上,幾乎不可能發生錯誤。勝保也是深通翰墨的人,看到最後那一段話,不但暗示將要
部議處,而且處分擬呈之後,不可能邀得寬免。所以他心裏雖憤不可遏,卻也不免着急,真的不能“再翫忽”得要“力圖補救”了。
“好吧!”他對他的幕僚説“看我‘補救’!補救好了,再跟他們算帳。”但是,他要補救卻甚難。馭下無恩,士卒不肯用命,濫作威福,同官不願支持,這才真的到了呼應不靈的窘境。最苦惱的是他沒有自己的嫡系部隊,連“子弟兵”都沒有。事急無奈,想起一着棋:在安徽的苗沛霖。
苗沛霖的包藏禍心,中外大僚,無不深知,他以辦團練保地方起家,但劫持巡撫,通洪軍、通捻軍,反跡早,只以用“英王”陳玉成結
了勝保,勝保為他“乞恩免罪”勉強就撫。當政的大臣,因為江南軍務吃緊,而河南的捻軍、陝西的回亂,在在需要剿治,所以雖有袁甲三等人,對苗沛霖力主痛剿,仍不得不加姑息,可是防範得極嚴。那知勝保計無所出,派了個提督,拿了用督辦陝西軍務欽差大臣關防所發的護照,調苗沛霖所部到陝西助剿。
消息一傳,安徽、江蘇、山東、河南各地負有治安責任的地方官和帶兵官,無不大起恐慌,飛章告警。因為苗沛霖正苦監視太嚴,動彈不得,經勝保檄調到陝,恰好給了他一個竄擾的機會。於是軍機處搞得手忙腳亂,用六百里加緊的廷寄“嚴飭勝保速行阻止”同時分別命令僧格林沁及有關各省的大員,阻攔苗沛霖“妥為開導,剛柔互用。如不聽阻止,即着分撥兵勇,併力兜剿,毋許一人一騎,鬧入境內。”這還不算,還把苗沛霖的一個“剋星”找了出來。這個人就是湘軍羅澤南的舊部李續宜,一向在皖北打仗,地形極,苗沛霖對他相當忌憚。後來調到湖北,當胡林翼病重時,專折保薦他接任,不久,由湖北調為安徽巡撫,用意就在責成他專門對付苗沛霖。到任不久,丁憂奏請開缺,朝中不肯放他,只准假百
,尚未期滿。現在因為勝保的荒唐,怕苗沛霖蠢動,所以特旨催促“剋
啓程赴皖任事,斷不可拘泥假期未滿,稍涉遲延,致皖省大局,或有變遷貽誤。”為了勝保的輕舉妄動,惹起了極大的麻煩,朝中大臣,各省大吏,無不對他深恨痛絕“皆曰可殺!”於是各處彈劾密告勝保的章奏文書,又如雪片飛到。恭王派了專人處理,把那些文件分別處理,雖有少數誇大其詞,意在報復的,但大致都可信其實在,因為一項劣跡,常有幾個人指出,經過仔細比對,逐條開列,總計有十來款之多。
為了整飭紀律,軍機大臣沒有一個不主張嚴辦的。第一步當然是查明實在情形,可是怕打草驚蛇,勝保得知其事,出變故,而且正派他負責剿平回匪,也不能打擊他的威信,這樣就不便公然遣派大臣查辦。
會商的結果,採納了文祥的主意,向僧格林沁查問,奏準兩宮太后,隨即下了一道密諭:“前有人奏:勝保去督師京東,以至入皖,入陝,所過州縣,非索饋千金或數千金,不能出境,稍有羈留,官民尤困。隨營之
甚多,供億之資不少。又有人奏:勝保上年督兵直隸,路過衡水,悦民間女子,招至營中閲看。又縱容委員,濫賣‘功牌’,至今直省拿獲馬賊,多帶有勝保營中藍翎或花翎,以及頂戴執照。又有人奏:勝保以一寒士,自帶兵以來,家資驟富,姬妾眾多,揆厥由來,總由濫保人員,以取賄賂;虛報名額,以冒口糧;勒派捐税,以充私囊。本年督兵赴皖,挈帶眷屬,熄赫道路;其拔營赴陝,同行女眷大轎有數十乘,聞“四眼狗”陳玉成家眷,亦為勝保所有,隨從車輛,不知多少?各州縣不勝苦累等語。以上勝保貪漁欺罔各劣款,系近
節次有人蔘奏,情節大同小異,似非虛罔。僧格林沁久駐河南、安徽
界處,見聞自必較確,着即按照所參各款,據實復奏。”以外還有陝西紳士的“公稟”——是由多隆阿抄呈的。這些公稟是要求多隆阿回陝西去平回亂,當然也就提到了勝保,除去貪污、好
的劣跡以外,還指出“諱敗為勝”説渭河北岸“匪巢林立”西路鳳翔,東路同州,為回匪集結之處,而勝保安坐省城,捏造獲勝的戰報。朝中這才明白,中原的局勢,比想象中要嚴重得多。
整個情況是四面作戰,剿捻匪、平回亂、對付勝保,還要攔截苗沛霖。這些任務,分別落在僧格林沁和多隆阿身上,而急務是不準苗沛霖入陝,怕在回亂以外,別生“苗亂”朝中的佈置是以僧格林沁為第一線,這一線在河南如果擋不住苗沛霖,那就要靠多隆阿扼守潼關。此地自古就是一夫當關,萬人莫敵的重險,多隆阿如果不能及時趕到,後患不堪設想。
而多隆阿的全部兵力不到七千人,從紫荊關北上,且戰且走,星夜疾馳,趕往潼關。
這時的勝保,到同州、朝邑一帶視察了一番,已經回到西安,還在要兵要餉。親自動手的奏摺,已不是“非朝廷所能遙制”的話了,改了一個説法:“先皇帝曾獎臣以‘忠勇成,赤心報國’,”這是指英法聯軍內犯時,勝保曾在通州“與洋人接仗”而言。接下來便鋪敍他這次同州之行的戰功,説是一個名叫王閣村的地方,為回匪老巢,進剿大勝,得意洋洋地寫道:“臣抵同未及三
,獲此全捷,差可壯我軍威。”然後就提到軍餉了,除了照例指責各省協餉,未能如數撥解,兵勇口糧,積欠累累以外,因為關中已是“西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的季節,特意加了一筆:“現在天氣
寒,兵丁時虞飢潰。”另外加了三個“附片”一個是參奏署理陝西藩司劉齊銜籌餉不力,辦事翫忽;一個是奏請開復三名革職人員的處分,隨營效力;再一個是請催新任西安將軍穆騰阿迅即赴任,並幫辦陝西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