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七十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去年我嗓子不舒服,也喝‮花菊‬茶,覺得不如這個好。”

“這‮花菊‬是杭州來的。”

“喔,”皇帝想到了“必是長善給你捎來的。是嗎?”

“是。”珍嬪戚然“是奴才伯父給的。‮花菊‬到,出缺的電報也到了。”

“長善可惜!”皇帝安她説“他的兒子很好,志鋭是長善的兒子嗎?”

“不是!是奴才大伯父長敬的兒子。”珍嬪答説“奴才二伯父當廣州將軍的那幾年,志鋭一直在廣州讀書。”

“都説長善在廣州的時候,風雅好客,很有些有才氣的,在他那裏。倒是些什麼人呀?”

“有奴才的老師文廷式,他的才氣最大。”

“是你的老師?”皇帝覺得很新奇似的,轉臉問瑾嬪“也是你的老師嗎?”

“是。”皇帝看看她們姊妹倆,十五歲的瑾嬪,已有大人的模樣,十三歲的珍嬪,稚氣多少未,不象是肚子裏有墨水的,所以又問:“那姓文的教了你們幾年書?”

“不過一年多。”瑾嬪唯恐皇帝考問,趕緊聲明“奴才姊妹,不過跟着文先生認幾個字,不敢説是讀書。”

“名師必出高徒,姓文的既有才氣,想來你們的書,一定也讀得很好。”皇帝接下來問:“當時還有些什麼人?”

“有于式枚,他是廣西人,跟志鋭都是光緒六年的翰林。

還有梁鼎芬…。”‘喔,梁鼎芬,我知道。是參李鴻章的!”

“是。”

“他革職以後,在幹什麼?”

“在廣州。張之請他在廣雅書院講學。”

“于式枚呢?”

“聽説在北洋幕府裏。”

“姓文的點了翰林沒有?”皇帝想了一下“姓文的翰林,有個文治,是旗人啊!我記不得漢人有姓文的翰林。”

“他不是翰林,是光緒八年北闈的舉人,中了舉就丁憂,到光緒十二年才會試,沒有考上。”珍嬪很認真地説“考不上不是他的學問不好,決不是!”看她那唯恐他人不信的神情,皇帝覺得天真有趣,不由得就笑出聲來“我知道你那老師是才子。”皇帝是撫的語氣“幾時倒要看看他的文章。”

“奴才這裏有他的詩稿。”

“好啊!拿來我看看!”珍嬪答應一聲,立刻就去開斗,卻又臨事躊躇,最後終於取來薄薄的一個本子,送到皇帝手上。

“啊,是宮詞!”聽得這一聲,瑾嬪臉上立即顯得不安,但卻無可奈何,她不能從皇帝手上去奪回那個本子,只微微向她妹妹瞪了一眼。

“我帶回去慢慢兒看。”皇帝起身離去,翊坤宮上上下下,跪送如儀。回進宮來,瑾嬪將珍嬪拉到一邊,悄悄埋怨。

“文先生的宮詞,都是有本事在內的。你怎麼隨隨便便送給皇上看!不怕鬧出事來?”珍嬪也有些懊悔自己輕率,不過她向來好強,不肯認錯“皇上很厚道,很體恤人的。”她説“決不會出亂子。”

“皇上是不會。就怕別人見到了,傳到…。”瑾嬪嘆口氣,不敢再往下説,甚至不敢再往下想。

珍嬪也省悟了。那些宮詞如果讓慈禧太后見到了,一定會有禍事。可是事已如此,急也無用,索放出泰然的神,笑笑不響。

在齋宮中的皇帝,這夜有了一樣很好的消遣,玩賞那本詩冊。冊子是用上好的連史紙裝訂而成的,朱絲界闌,一筆媚秀而弱的小楷。可以想象得到,出於珍嬪的手筆。

詩是二十一首七絕。題目叫做《擬古宮詞》皇帝聽翁同龢講過,凡是“擬古”往往別有寄託,可知這二十一首擬古宮詞,就是詠的時事。這樣一想,越有一種好奇的趣味,在燈下喝着茶,很用心地一句一句讀:“釵工巧制孟家蟬,孤穩遺裝尚儼然;何似玉梳留別譜,鏡台相伴自年年。”皇帝有些失望,第一首就看不懂。姑且再往下念,唸到第三首,非常高興,到底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