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58章嘹唳度華夏開元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李旦今正在批閲奏章,這時,高力士走到他身旁説道:“啓奏陛下,姚崇和宋景見駕。”

“叫他們進來吧!”李旦笑道。

姚崇和宋景一一行禮,高呼萬歲。李旦賜座,説道:“兩位愛卿的奏本,朕已看過,特叫兩位前來面議。”姚崇起身説道:“啓奏陛下,前朝為冊立皇太子之事,風波驟起,本朝應該引以為鑑,先今韋氏已平,萬民擁戴,望陛下能早冊封皇太子。”宋景起身附和道:“臣也以為,早冊封皇太子,有利朝局穩定,請陛下聖裁!”

“是啊!”李旦皺眉道:“不過,立誰為太子,朕一直委決不下,二位臣相有何高見啊?”姚崇看了看宋景説道:“陛下長子寧王成器,孝義仁厚。”又不皺眉道:“然而,情過於恬淡,恕臣直言,恐怕缺少治國理政之才啊!陛下三子,臨淄王,此次誅滅韋亂之中,表現出雄才大略,大智大勇,朝野上下,為之稱頌啊!”李旦也極是喜歡李隆基,聽到這個朝中鐵面無私的姚崇誇獎自己兒子,自然高興,笑道:“哈哈…三郎的確是個英才呀!”宋景看李旦也看中李隆基,急忙趁熱打鐵,説道:“無論才、德、功勞、名望,都無人能與臨淄王相比啊!依臣愚見,這皇太子之位,非三郎莫屬啊!”

“不過他不是長子啊!”李旦擔心道。

宋景接着説道:“陛下,皇太子是未來之皇帝,應以賢德為重,長幼為輕,先太宗皇帝,一代明君,文治武功,威震四海!然而,他並非高祖皇帝的長子啊!”李旦笑道:“宋愛卿説的對,不過,這等大事,你們去問問太平公主,看她的意見如何?”姚崇和宋景對視一望,心想:這是怎麼回事啊?前一個皇帝是被老婆管着,現在這個皇帝怎麼又要依靠上妹妹了呀!但是臣君有別,皇帝説的話,他們怎麼敢不聽呢!起身拱禮道:“遵旨!”走出大殿,宋景對姚崇説道:“姚公,公主那裏您還是自己去吧!”姚崇問道:“這卻是為何?”

“一見到公主,我就不由會想起之前的則天皇帝,這心裏就不自在。”宋景接着説道:“姚公,你知道嗎?竇懷真在太平府,手刃結髮之啊,以表忠臣!”竇懷真的子曾經是韋后媽,多多少少有點關係,那個時候,朝廷正在誅殺韋氏餘孽,這竇懷真曾經在金殿之上,公然要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現在韋后失利,他能不害怕嗎?所以,為求自保,就把他的子,綁至太平公主府邸,殺之。

姚崇搖了搖頭説道:“這種人殺保官,見風使舵,實在是卑劣無恥。”宋景昂頭道:“太平公主讚賞這樣的人,我就不到她的府上去。”姚崇大笑道:“哈哈…閣下還是這樣的倔強脾氣啊!”

“恐怕這一輩子也改不了了,哈哈…”

姚崇疾步來到太平公主府邸,向她説明情況,太平公主説道:“立長子為皇太子,是歷朝歷代的規矩,陛下是知道的,何須來問我呀?”姚崇説道:“是啊!不過,立有才能有名望的王子為皇太子,這在歷朝歷代不乏先例啊!這一點,恐怕太平公主也是知道的。”太平公主之前就被崔是挑唆,説姚崇和宋景立推李隆基為皇太子,在誅滅韋亂中功勞最大,威望最旺,全不提她太平公主。太平公主一開始還不信,以為崔是隻是為了自保,這一聽姚崇之言,不免心中有火,説道:“寧王成器,敦厚老實,朝野上下,威望也很高啊!”姚崇説道:“寧王雖忠厚仁愛,但臣等以為,治國理政恐非所長,不如平王,文武全才,英明果斷,在此次誅滅韋亂集團中,他的功勞卓著!”太平公主聽姚崇隻字不提自己名字,冷笑道:“那也是上靠皇帝之福,下靠各方扶持,不能把功勞歸於他一個人吧!?”薛崇簡是太平公主的兒子,就站在身旁,他聽的出來,太平公主這是在疾賢妒能,不由反,説道:“母親,你…”

“住嘴,我與相果正在商議國家大事,哪有你説話的份兒。”太平公主説道:“況且,寧王成器是劉皇后所生,是皇帝的嫡長子,而隆基是竇德妃所生,是庶出,按照禮法,這是很不一樣的。至於説的隆基能幹,這我也知道。可是,不當太子,照樣也能輔佐他哥哥嗎!你看,我現在不是在幫着皇帝,持軍國政要嗎!”姚崇正説話,卻被太平公主又搶了過來,接着説道:“其實,寧王也罷,平王也罷,誰當了皇帝,不一樣是我的侄兒嗎!我是為大唐着想,為三郎着想,如果他當了太子,就不怕有人議論,説他起兵舉事,是為了自己爭權奪位嗎!

話都説到這份兒上了,姚崇還能説什麼呢?只能告退,消息一傳開,李隆基就覺得現在的太平公主是想輔佐一個懦弱君王,自己好把持朝政。高力士從小和李隆基就有淵源,曾經李隆基不嫌高力士地位卑微,把他放到自己身邊,一直伸出援助之手,高力士一直銘記在心。在誅滅韋亂之中,也多虧他能及時通知普潤和尚,讓其去潞洲告知李隆基,才有今局面。

高力士是要力推李隆基為皇帝,所以就隻身來到寧王府,向李成器説了這一消息。李成器平時只愛做曲寫詞,和李旦一個德行,哪有什麼當皇帝的心,他也知道當皇帝,那是風口尖,自己沾不得,就向李旦提出自己萬萬不當這個太子,還保舉李隆基為太子。人家不當,李旦也沒有辦法,只能作罷。

李隆基當上太子之後,太平公主自然不會高興,就讓其朝中黨羽,上奏李旦,讓李隆基返回潞洲,但是姚崇和宋景這兩個相國可不是吃乾飯的,你説遣,我卻説留,權衡之下,李旦還是把李隆基留了下來。

李隆基知道太平公主野心,心想:這個女人不達自己目的,是不會善罷甘休的。遂,親自拜訪太平公主府邸,唱一出苦計。

太平公主聽説李隆基前來,急忙出身相,來到會客廳,就見李隆基正在站在那裏。李隆基轉過身來,跪道:“侄兒李隆基拜見公主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太平公主得意片刻,上前把李隆基扶起,笑道:“哎呀…不敢當,不敢當!你當了皇太子,理應我登門拜訪,向你道賀才是啊!快起來,坐,坐!”

“謝姑母大人。”李隆基起身説道:“姑母大人,侄兒才疏學淺,難以當此重任,本已奏請父王,準備返回潞洲,不料父皇聖諭已下,侄兒不勝惶恐直至啊!”

“哪裏,哪裏!”太平公主故做合道:“我和你父皇多次説過,幾個王子當中,最賢德,最能幹的,就屬三郎你了!太子之位,非你莫屬,你就不必過謙了。”李隆基心想:在我面前一套,背後卻是一套,你以為我是傻子嗎?也罷,這次我就裝回傻子。笑道:“姑母過獎了,侄兒是姑母看着長大的,多虧姑母教誨扶持,才有了今天,姑母在府中德高望重,後,還要仰仗姑母的才德,多多扶持侄兒才是。侄兒有什麼不適之處,望姑母能耳提面命,這就是今天,侄兒專門拜見的一番心意。”太平公主被李隆基哄的是一會兒雲裏,一會兒霧中,險些忘了自己姓什麼,笑道:“難得侄兒這般尊重姑母,參與國事,也是我義不容辭的,大唐的天下,是我們大家的嗎!”又對旁邊一個奴婢説道:“對了,秋兒,把赤箭粉拿來給太子殿下嚐嚐。”秋兒答應一聲,要向後堂走去之時,和李隆基雙目碰撞,煙波浩淼,兩人心中不由一跳。現在李隆基家中已有兩個妾,各個都貌美如花,賢德淑才,但李隆基天生風,到處留情,但凡自己看上女子,都疼愛有加,萬般呵護。

太平公主好像看出端倪,笑道:“對了,三郎,你現在還是那般喜歡歌舞音樂嗎?”

“有時還吹吹笛子,敲敲羯鼓。”李隆基回神道。

“記得你週歲那年,我抱着你抓周,你一手抓了個鼓槌,一手卻抓着…”太平公主笑道。

李隆基忙配合説道:“侄兒卻抓了什麼?”

“呵呵…抓着一個胭脂盒兒。”太平公主笑道:“大家都説,這長大之後,肯定是個風王子啊!

“聲之好,那是侄兒的病。”李隆基笑道。

“那算不得什麼病,不好聲,算什麼皇家子弟啊!”太平公主説道:“關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嗎!你姑母如果是個鬚眉男子,也一定嬪妃成羣。”這時,秋兒端着赤箭粉走上前來,一一給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李隆基喝了一口,問道:“姑母,這是什麼?這般的好喝!”太平公主説道:“這是赤箭粉,就是天麻的苗,搗成粉末,調以蜂製成的,有自表入裏之功,是滋肝補腎的佳品。劍南有出產,不過最好是吐蕃的,我用的是吐蕃貢品。”李隆基拍馬道:“怪不得姑母如此青呢!”太平公主高興道:“服用赤箭粉的確很有效,不過要善於調配。”看着秋兒説道:“我的這個秋兒聰明能幹,調配的恰到好處。”太平公主看兩人又在雙目傳情,笑道:“三郎,你現在身居東宮,理萬機,要多多補養身子才是。我把元秋兒送給你,讓她每給你調製赤箭粉,如何?”李隆基心想:想不到這回唱出苦頭計,反倒還揀了一個便宜。説道:“姑母,這讓侄兒如何敢當呢?”

“呵呵…你當了太子,我還正愁送什麼禮物給你呢!今就把秋兒帶回府去吧!”太平公主看着元秋兒説道:“秋兒,記住了,以後要好好侍候太子殿下。”

太平公主看到李隆基對自己這笨尊重,而李旦又軟弱無能,她便更加肆無忌憚起來。她不僅在全國大建別墅和寺院,還斜封官,朝野上下,無不議論,都有“大唐有太平,反而不太平”之言。眾臣見太平公主野心逐漸暴,連名上奏,要讓李旦貶太平到蒲洲。

在眾多壓力之下,太平公主雖離開一段時間,但李旦大腦不清,心中軟弱,又把太平公主接了回來。隨即,太平公主還挑撥李隆基和其他皇子之間情。李隆基要見李旦,都是難事。吏部尚書和高力士出策,讓李隆基把貶太平公主到蒲洲的全部責任都推在姚崇和宋景身上,這樣李旦就不會來對付李隆基,無奈之下,只有答應。姚崇和宋景被貶他處,臨走之時,還和李隆基説,希望他能成為第二個太宗皇帝。

大唐景雲二年十二月,政局恢復從前規格,宰相更迭,忠臣遭貶,太子李隆基的政治勢力頓挫,而太平公主的政治勢力卻自成體系,威震朝野。

之後,夜空出現彗星,太平公主還向李旦進獻讒言,説這是小星壓主,説明太子有謀反之意思。她知道李旦相信佛學,又請了一個和尚解釋,但李隆基身旁也有一位得道高僧,他就是寶昌寺的普潤和尚。之後,太平公主覺得事情進展太慢,又偽造了假詔書,要廢掉太子,被李旦發現。

李旦一氣之下,誰都不理,走向後宮。坐在龍座之上,對旁邊站着的高力士説道:“力士啊!這萬歲的生涯,實在難捱呀!你看看,現在都亂成什麼樣子了!我當相王的時候,也有人奏事啊!可那是什麼事!”高力士合道:“請王狩獵於某山,請王對弈於某亭,請王觀戲於某園!”李旦點了點頭,笑道:“對啊!對啊!那是多麼逍遙快活啊!可是…可是現在…哎…”高力士説道:“陛下,喝點燕窩,安安神吧!”李旦喝了一口,説道:“其實,那兩個和尚説的都有理,彗星出現,帝座星暗,太子星亮,這是天意啊!”高力士一看,這可是一個機會,急忙説道:“陛下,對啊!這是天意啊!”李旦皺眉道:“可是,朕怎麼辦才好呢?

高力士一直都想讓李隆基當上皇帝,這時看李旦有意讓位,忙道:“奴才以為,陛下應該順天意而行!天意預示太子星亮,陛下如果廢除太子,那就是逆天意而行,陛下如果讓太子執政,陛下居高無為,這便是順天意而行。”李旦點了點頭,坐在龍牀上説道:“力士,你是知道的,朕並不想當這個皇帝,自從登基已來,朕沒過上一天好子。一邊是妹妹,一邊是兒子,他們都是至親骨,但是現在卻相互角鬥,鬧來鬧去,恨不得至對方於死地。哎…朕這個皇帝當的苦不堪言那!今天天象示意,朕索將帝位讓於太子,順天意而為,這樣,朕從此就可以清靜了。”高力士一聽李旦要讓位,興奮之餘,忙拍馬,説道:“陛下,屍毗王割救鴿,兩全其美,生身救人,立地成佛,陛下此舉,正符合佛經道義啊!現在陛下居於太上,便可以修身養,延年益壽了!”李旦拍手道:“對,力士,即可傳太子覲見。”公元712年,八月初一,李旦不顧及太平公主和極其黨羽勸阻,下昭傳位於李隆基。八月初三,李隆基即皇帝位,後世稱之為玄宗,又稱為“唐明皇”太平公主心有不服,想利用元秋兒之便,在李隆基水中下毒,但元秋兒有情有意,寧可自殺,也不要謀害李隆基。太平公主以為元秋兒已經得逞,遂派宗楚客、崔是準備起兵,但不料李隆基並未被害,最後,太平公主大敗,狼狽而逃,李隆基和薛崇簡策馬來追,勸説投降,但太平公主立場堅定,遂,揮刀自縊。

公元712年12月,中華史地中,出現了一個閃爍着光輝的年號——大唐開元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