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五百五十三章抗戰波瀾二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第五百五十三章抗戰波瀾(二)同一天,國內各大報紙還刊載了張學良於協和醫院對中外記者的談話。

“十八夜,軍突然襲擊沈陽,並將該處與滿洲其它各處佔領,成一作戰行動,此舉實毫無理由,且為未有之先例。此事發生,在本已有數星期之煽動,其作此行動,適逢中國在水災、共禍與內戰分擾期間。餘窺透軍擬在滿洲有某種行動後,即下令部下倘遇軍進攻,中警不得抗拒,須將軍械子彈存於庫房。當軍進攻消息傳來時,立時又下令收繳軍械,不得作報復行動,故當軍開槍,並用炮轟擊北大營與其他各處時,中隊並無有組織之報復行為。據方稱,彼等此舉有直接原因,但舉世已共睹其在事前曾製造戰事,可證明此言之虛偽。方現已發動,但中國方面並無意為戰團體,中國只求全世界輿論之判斷,並希望公理之得伸。”張學良在《大公報》的採訪中和對中外記者發表的談話,都清楚地表明瞭張學良對九。一八事變的認識程度,以及他的應對措施。那就是不折不扣、徹頭徹尾的“不挑釁”、“不衝突”、“不報復”、“不抵抗”惟求全世界“輿論之判斷”、“公理之得伸”並認為這是處理此一事變的上上之策。

,張學良發表通電,張學良在通電中嚴正聲明:“…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行署及遼寧省政府均不能行使職權,茲在錦縣暫設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行署及遼寧省政府行署,着以張作相代理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任命米霖為遼寧省代主席,着即從北平赴錦州組織行署。

張學良給南京政府的電文和接受的採訪講話,一經發布,國內輿論和學生們立刻就炸了鍋,他們此時才真正搞明白,一夜之間東北大片國土淪喪,竟然是東北軍奉命不得抵抗國人,尤其是學生們的悲憤心情頓時化為滿腔怒火,各地新聞媒體和遊行示威的學生們紛紛把攻擊的矛頭轉向張學良…

平津地區的新聞報刊還好些,在指責張學良時,多少還給張學良留了一些顏面,可華中、華南的新聞媒體可就沒有華北的新聞媒體那麼斯文了,許多報刊都刊登了大罵張學良是“不抵抗將軍”、“賣國賊”的文章。上海的學生們甚至在遊行時喊出了要求國民政府免去張學良中華民國陸海空副總司令職務、將其撤職查辦的口號。

不過,很快就有爆炸的消息被一些小報刊出。消息的大致內容是,‘據消息靈通人士透漏,九。一八事變當晚,張學良之所以下令不準東北軍抵抗,是因為他收到了南京蔣委員長指示張學良堅決不準抵抗軍挑釁的密電,這封密電現在就在張學良的身上。為了維護蔣委員長的威信和聲望,張學良現在是忍辱負重,在替蔣委員長背黑鍋。’而且,據所謂的消息人士聲稱,張學良為了維護領袖的威望,發誓不管自己受到多大委屈,都絕不會承認有這封密電,更不會拿出來示人。

這個消息立刻像滾油中潑進了一瓢冷水,立刻就炸了鍋,全國輿論再次大譁,學生和媒體的矛頭紛紛指向了國民政府和廣州政府,要求國民政府和廣州政府罷兵言和,一致對外,武力收復東北三省。

這次,南京政府顯得非常冷靜,僅僅由《中央報》發表了一個簡短的聲明。在聲明中説,蔣介石是九月十九在去南昌的途中才得到軍入侵北蒙的消息的,所謂九一八事變當晚的密電純屬子虛烏有。

緊接着,國民政府發佈通電,在指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的同時,強調九。一八事變只是關東軍所為,本政府並不支持,已指示外部積極和涉。並且,已經致電布魯爾中方外人員向國聯申訴,希望國民保持保持冷靜心態,靜候外斡旋。

不過,通電裏面還有這麼一段“危害民族生存之赤匪必須剷除”也就是説,雖然外敵打進來了,但剿共決不會放鬆。

這次,臨時中央的反應很迅速,在國民政府通電的第二天,上海臨時中央就就九一八發表通電,在號召廣大愛國同胞堅決抵抗本侵略者的同時,一樣要求推翻國民黨統治不放鬆。並且做出決議,要“抓住廣大的羣眾對於國民黨的失望與憤怒,而組織他們引導他們走向消滅國民黨統治的爭鬥”蔣介石説:“攘外必先安內,統一方能禦侮,未有國不能統一而能取勝於外者。”而這邊就説:“只有推翻地主資產階級的國民政府,才能真正地進行的民族戰爭”雙方針尖對麥芒,誰也不做絲毫妥協。

從本質上説,大家的想法都一樣,都想先打敗不共戴天的內敵,才能傾全國之力心無旁騖的去抗外敵。可問題在於,以消滅對方為前提,再去抗戰,對手怎麼可能願意妥協呢?

既然如此,圍剿和反圍剿就必須打下去。蔣介石的中央軍自然不可能大量出來抗

不過,對於廣東派,蔣介石的手段就柔和了很多。既然本人已經打進來了,黨內鬥爭不同於剿共,沒那麼你死我活的。而且這個時候,黨內再打內戰,無論如何都説不過去。於是,南京和廣州商定,各出三人,在香港開始談判。

不過,談判可沒那麼容易,廣州方面提出的條件,十分苛刻,那就是蔣介石必須下野。兩邊爭得火星四爆,關鍵的問題固然一時難以談攏。但有一點卻很快談出了結果。那就是調整京滬衞戍組織。

廣東方面提出這個問題,實在是因為被蔣介石玩怕了。不説這次胡漢民赴蔣介石的家宴被扣,29年那陣,掌握廣東的李濟深,也是應邀到南京和蔣介石會面,國民黨四大元老作保,保證安全,結果二話沒説也被蔣介石扣了。蔣介石這樣的信用指數,不管他怎麼打保票找中人,誰都不敢去南京和蔣介石和談。

要想兩邊合,到南京組織統一的政府。除非一個辦法,駐紮在南京上海一帶的軍隊相對中立。

兩邊的代表想來想去,還真有這麼一支軍隊符合這個要求,能被兩邊都接受,那就是第19路軍。

這是因為,首先,19路軍的掌門人陳銘樞,是站在蔣介石那邊的。這位陳銘樞,還在27年蔣介石搞清黨時,就離武漢政府,跑去支持蔣介石,很得蔣的信任,這次,陳銘樞還是南京方面的三名談判代表之一。所以,他的部隊接防京滬,蔣介石放心。

而另一方面,第19路軍是廣東軍隊,陳銘樞本人也是廣東人。19路軍發源於北伐時的葉鐵軍第4軍第10師。北伐時,廣東軍隊第四軍出了兩個師,一個是張發奎的12師,另一個是陳銘樞的第10師。寧漢分裂,師長陳銘樞投奔蔣介石之後。繼任的師長叫蔡廷鍇。這位蔡廷鍇還被同鄉葉一起拉入夥,參加了南昌起義。還作為南昌起義軍的前鋒首先南下。

只不過,不過一出南昌城,這個蔡師長就清理掉了手下的員,帶隊跑到福建去了。很快,身在南京的老長官陳銘樞派了一個蔣光鼐來收拾部隊,大夥一起開回廣東。幾經轉戰,這個第10師演化成了第19路軍。雖然十九路軍的老長官是支持蔣介石,但畢竟十九路軍是廣東出來的軍隊,軍官家屬、親朋好友在廣東的還很多,怎麼着,也不會對廣東方面的要人下手。所以,19路軍警備南京,廣東方面也放心。

就這樣,南京和廣州方面還沒談出多少結果,第19路軍倒是先接到命令,接防南京上海。

中國學生一向富於愛國傳統,九一八事變發生,東北大片國土淪陷,學生們不可能不奮起抗爭。這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卻讓蔣委員長到十分煩惱。

9月24,上海各大學抗救國會代表到南京請願,蔣介石記中即有“上海學生狂”之語。緊接着,南京中央大學學生1000餘人到國民黨中央黨部請願,其後,又到外部請願。外部部長王正廷因為和方的涉全無結果避而不見學生們,這引起了學生憤怒,他們衝入王正廷的辦公室打砸,並且還打傷王的頭部。

覺萬分委屈的王正廷,馬上向蔣介石辭職,雖經蔣介石再三挽留,可是王正廷鐵心去職,表示要專心做好奧委會工作。蔣介石無奈,最終只好同意王正廷辭職。

第二天,上海復旦大學學生5000餘人又到達南京,會同中央大學、金陵大學等校學生到國民政府請願。蔣介石雖然認為“其必為反動派所主使,顯有政治作用。時局嚴重已極,內憂外患,相至此,人心之浮動好亂,國亡無矣!”可是為了儘快平息學生們的憤怒,也對國內輿論有個代,蔣介石接連接見進京請願學生數萬人。

蔣介石在給學生的講話中聲稱“本席亦抱定與國民共同生死之決心。以諸葛孔明出師興漢、嶽武穆盡忠報國自況”又稱,請願分散政府力,要求學生返校讀書;如願從軍,可編入義勇隊訓練。當,學生大批返滬。

這使蔣介石略記雲:“青年愛國,知守法紀,豈非一最好現象耶!”

“數以來,對各地來京之學生接見訓話者約二萬人,餘可謂用盡力以應之。幸未發生事故,且受〔收〕幾分好影響,是乃對內最難最險之關頭得以平穩過去,豈非至誠足以動人乎!”記又云:“對固難,而對內更難。倭事乃由國內賣國者所發動,胡展堂、陳友仁之,不足食矣!”儘管蔣介石一再接見學生,表示抗戰決心,但是,由於不見實際行動,學生們對南京國民政府和蔣介石的態度烈。北平大學生示威團到達南京。蔣介石記雲:“聞其名輒為詫嘆,不向敵國示威,而向政府示威,此中國之所以被辱也,設法制止之。”當下午,蔣介石對北平各校代表及各處大學生1200人作長時間訓話。次,北大南下示威團在南京遊行示威,呼喊“反對政府出賣東三省”、“打倒賣國政府”等口號,南京國民政府即採取鎮壓措施,蔣介石記雲:“北平大學生示威團在京暴動,毆辱軍警,乃即拘捕百餘人,唯止軍警開槍。”南京國民政府的鎮壓措施進一步起了學生的反對。濟南、北平、上海學生大批在車站候車,準備到南京請願。

蔣介石接見武漢大學及南京抗會學生後,在記中寫道:“青年之無智無禮,殊為民族寒心也。”又記“中大學生梟〔囂〕張已甚,各處學生亦為少數所縱。”

“於此危急之際,若憚殺戮慘痛,若不準備最大犧牲,何能達此目的。如能倖免血,則為黨國之福;否則,唯有以菩薩心腸而發雷霆天怒,有何畏忌哉!”

“一般書生對萬惡反動盲從之學生仍主放任,不事制裁。嗚呼!天下事皆誤於若輩之手!”同,上海各校學生5000多人再赴市府請願,要求懲辦市公安局長及市黨部工作人員,釋放被綁架學生。張羣親自出面,並且當場答應馬上釋放被鋪學生,這才把學生們安撫下去。可是,下午5時,學生300餘人又到市黨部請願,因黨部主要負責人已經下班走了,見無人接見,學生們衝進黨部,將市黨部辦公室搗毀。雖然近幾上海市警察局已經向市府和黨部這樣的重要機關派遣了大量警察進行保護,可是因為上面嚴令不準開槍,被鋪的學生又被張市長剛剛釋放,警察們也不願再惹麻煩,只能乾瞪眼,眼看着學生們打砸市黨部。

這件事發生後,令蔣介石大為震怒,認為再不能放任學生肆意衝擊政府機關,開始與有關人員商量解決辦法。

當晚,在會商鎮壓辦法時,何應欽態度猶疑,這引起蔣介石的極度不滿。記雲:“敬之到緊要關頭,彼必毫不負責,而且怨恨無權,此最可恨之事也。”第二天,北平南下抗救國示威團500餘人赴外部示威,將各辦公室搗毀,續赴中央黨部,將蔡元培、陳銘樞毆傷,架出門外。警察鳴槍,奪回蔡、陳二人。蔣介石在記雲:“學生暴橫至此,而先輩猶主寬柔,竟使全國秩序不安。如此無政府放任主義,何以能完成立國之責任也?”緊接着,南京、上海、北平、江蘇、安徽等地學生萬餘人在南京舉行總示威,砸毀國民黨中央黨部黨徽。下午,因抗議對運動的不真實報道,又搗毀《中央報》。這讓蔣介石再也無法忍受,下令出動軍警鎮壓,當場重傷30餘人,拘捕63人。

蔣介石在當記中寫道:“無法已極,若再不制裁,誠敗壞學風,無可糾(救)藥,滅亡種族,近在眉睫矣!”國內政治人物在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反應最迅速的當屬在泰山讀書的馮玉祥,他在國共兩黨發表通電後,立刻發佈通電,不僅強烈要求中央政府堅決停止內戰進行抗,還強烈譴責中央政府消極抗戰的做法。

馮玉祥的通電立刻得到了國人的認同,許多地方的學生們在遊行時,就打出了罷免張學良,歡馮玉祥出山的標語。

就在南京開始鎮壓學生髮生血事件的當天,宋哲武也發表通電,宋哲武在通電中表示,第四路軍已在四平街成立了以韓光第為首的東北抗總隊,堅決抗擊本侵略者。宋哲武在通電中誓言:第四路軍將傾全力抵抗任何外族入侵,不管是蘇聯侵略者還是本侵略者,只要他們還搶佔一寸中華民國的神聖領土,第四路軍都將不畏犧牲,與之拼死周旋到底…

宋哲武在通電中還號召在全國範圍內,堅決抵制貨,不同本人做生意。率先宣佈,北方邊防長官公署所屬範圍內,任何銷售貨,以及同本人做生意的商人都將被驅逐出境。

同時,宋哲武還在通電中表示,他已在太原恢復成立東北大學,東北學生免除學習期間的所有費用,希望東北各大院校亡進關內的教師、學生儘快趕到太原復課,學成本領,為持久的抗戰貢獻力量。

宋哲武的通電,再次得到國內輿論的全面盛讚。

不過,對於宋哲武的讚譽,反過來有更加起人們對張學良不抵抗,拱手把大好河山讓於軍的行為的蔑視。

北洋以來,國內眾多有特點的將軍,都有被國人冠以“讚譽”稱號的習慣,比如“倒戈將軍”、“狗將軍”、“辮子將軍”等,只是現在這些“讚譽”稱號的家族中,又多出了一個不抵抗將軍。而且,這個不抵抗將軍的知名度還更高,如果以被媒體提及和在國人當中的知名度這兩個指標來衡量“不抵抗將軍”在眾多“讚譽”稱號中,早已勇奪第一。

第五百五十三章抗戰波瀾(二)第五百五十三章抗戰波瀾(二,到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