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1章溢出下面黃土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旅遊,乃人生最大之樂趣也!我給自己制定出一個龐大的、雄心的旅行計劃,我揮舞着手中的鋼筆信心十足地把準備涉足的地方一一圈劃上:第一站是山海關,此乃由東北進入中原的必經之地,然後嘛。

當然是北京啦,接下來是大同、太原、延安、西安直至新疆的烏魯木齊…從烏魯木齊再返回西安去成都遊樂山、娥媚山、重慶、長江三峽…南京、上海、温州、廈門、…興奮地勾畫完地圖,我再次仔細地審視了一番,豁!

好傢伙,線路可真是不短啊,僅僅從東北的腹地至最西端的新疆大沙漠就正正好好是一條綿延的長弧線,至少有數千公里,其間將跨越東北平原、華北平原,爬上西北黃土高原,進入甘肅的荒漠。

最後到達新疆的戈壁灘。好啦,趕快收拾起早已翻破了頁角的地圖上路去吧!動人心的時刻終於到來啦!坐在飛馳的列車裏,我一面飲着啤酒一面欣賞着美麗的中國地圖,我久久地凝視着她,仔仔細細地察看着她的每一個角落。

這幅地圖我已不知翻看了多少個年月,夜裏閉上眼睛她還清清楚楚地浮現在我的腦海裏,不知不覺間我悉了她,如果給我一張空白的中國地圖,我會不加思索地、沒有任何差錯地填上所有的省名、省會城市名、主要河、山脈等等。

當初,我並沒有一定要把這些東西死背下來的想法,只是出於對祖國的熱愛,漸漸地不自覺地、牢牢地印在了腦子裏,記在了心上,看着這幅中國地圖,使人產生許許多多的觸。

它上面的每一個行省、每一個城市、每一條河、每一座山脈都有着訴説不盡的歷史淵源和數千載的滄桑,從而構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國歷史。

當你的目光落在北京這個小圓點上時,難免浮想聯篇,你會想到元朝蒙古族人對中原的野蠻征服。

最後這些勝利者定都北京,對中原漢族人進行了大約一個世紀的血腥統治,那是一個使人難以忍受的世紀,是典型的民族壓迫和民族剝削。

同時你又會聯想到一箇中原普普通通的農民朱元璋,率領着他的追隨者,經過浴血奮戰趕走了這些異族統治者,建立起大明王朝,漢族人重新獲得了土地、自由和尊嚴。

蒙古人再一次被驅趕到茫茫的荒漠之中,而元朝時地位僅次於蒙古貴族的回族人則落到中國各地,朱元璋劃定荒涼的、連飲用水都極端缺乏的寧夏為他們的主要聚居地,回族人豈能心甘情願的接受這種極不公平的待遇,幾個世紀以來從未中斷過反叛,每一次的反叛都必定經過一場浴血的殺戳,屍山血海。

而每一次的反叛回族人都已失敗而告終。你會聯想到又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他不是中原人,而是關中人,但有一點卻是相同的,他們都是農民,這個人叫李自成,他統領着無數飢餓難忍的破產農民水般地湧進了北京城,得明朝皇帝上了吊,面對着這羣勢不可擋的農民軍,吳三桂無奈地打開山海關的城門,把清朝人放進關裏。

清朝人很輕鬆地打敗了李自成這羣烏合之眾,他們當然不願再回到關外那荒蕪的苦寒之地,順理成章地在北京做起了中國皇帝,可憐的漢族人再一次重温亡國奴的噩夢。

這一次他們給清朝貴族充當了二百多年的奴隸。是民族英雄孫中山高喊“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的口號,集全國各界英、豪傑,喚起勞苦大眾的覺醒,以推枯拉朽之勢敲響了清朝異族統治者的喪鐘。

漢族人從此不再是腦袋後面留着豬尾巴小辮、在清朝貴族們面前卑躬曲膝、唯唯喏喏的奴才了,但是,多災多難的中國卻又陷入無休無止的內亂之中不能自拔。

幾十年間峯火連天、炮聲不斷、殺聲四起,數千萬生靈塗炭,萬里神州一片焦土。在這數十載的紛爭中,最後的勝利者是中國共產黨,澤東站在北京的天安門城數上揮動着他有力的手臂,唐而皇之地宣告了這一事實,並無可爭議地成為新中國第一位鐵腕統治者。

從此,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歲月裏,可憐的中國人民沒有過上一天安穩的好子: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反右、大躍進、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四人幫、六。

四、…一場緊接着一場的熊熊烈火幾乎要將華夏大地燒成一片焦土。這就是地圖上的北京…一個小小的圓點所聯想出來的一個又一個説不完、道不盡的史實。

如果你看到西安,會想起秦始皇。看到延安,會想起澤東。看到成都,會想起劉備、諸葛亮。看到哈爾濱會想起俄國人。

想到他們對中國土地的掠奪。看到長會想起本人,想到他們對中國平民的慘絕人寰的屠殺。看到長城會想起我們的先祖同匈奴殊死的搏殺。

再把目光移到大西南,那裏是一片神秘的土地,神秘的是如此遙遠,會使人想起從中原湧入的漢族民把那裏為數不多的、可耕種的土地悉數佔據,把苗族人、彝族人等弱小民族趕到深山老林裏苟延殘。…再看一看我們國家的鄰居,無一不對我們的疆土虎視眈眈,並以各種方式要麼巧取,要麼毫奪,要麼鯨,要麼蠶食。

致使我們很不情願地喪失了許多屬土,唐努烏梁海、外蒙、外興安嶺、庫頁島、朝鮮、越南、琉球…

這是一幅淚的地圖、一幅血的地圖、一幅嗚咽的地圖、一幅記載着中華民族幾千年屈辱的地圖、一幅記載着中華民族幾千年頑強拼搏、生生不息的地圖!我喜愛這幅中國地圖,因為我熱愛中國。

儘管她被強蠻的外族所鯨蠶食而傷痕累累、千瘡百孔,但這僅僅是受點外傷,儘管失很多鮮血因而有些痛疼,但祖國的心臟還在時時刻刻健康地跳動着,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中原寸土未失,一草一木也未曾少過一,我們還具有重新崛起的雄厚資本。

長江、黃河好似大動脈一刻不停無比有力地動着。我們的靈魂還在,我們還是一代人又一代人地使用着漢字,我們還在説着漢語,儘管各地的發音不同,甚至炯異。

但萬變不離其中,歸結底都是漢語,漢字也能輸入到計算機中去,速度一點也不比西文慢,這充分説明中華文明永遠也不會衰老,永遠也不會消亡。中國,你還是那麼博大、還是那麼遼闊,還是那麼生機發,這使我得以自,並極自豪!中國任何一個地域都能起我昂揚的興致,我最喜歡翻看中國各省市出版的彩畫報,欣賞裏面美麗壯觀的奇山異水、獨特古樸的民間習俗、目不暇接的豐饒物產、撼人心腹的歷史故事。

儘管我尚未到過中國任何一個地方,確切一點説,我沒有去過關內的中國,但早已從大量的書報畫刊裏悉了中國,悉了中國各個地區的基本情況:通線路、主要城市、工農業生產、主要民族以及他們所使用的語言、生活習俗等等。

這僅僅是從書本上了解到的中國,現實的中國是何容顏,還不得而知,畫報上的北京天安門高大雄偉,而安天門的背後是什麼呢?萬里長城自東向西綿延不絕。

而長城腳下的芸芸眾生又是怎樣生活的呢?若想悉和了解真實的中國、真實的中國人,只有走出家門,身體力行,深入到中國各個地方親自窺視一番,才能獲得最真切的認識和受。

疾馳的列車漸漸遠離家鄉,看着窗外急速後退的棟棟工廠、糧庫、民房和沒有邊際的遼闊平原,我的心裏一片茫然。再見了,温暖的、親愛的、哺育我的故鄉,你的兒子將遠遊他鄉,他將去探知中國、受中國,一顆燥動的心促使他不得不暫時離開你博大、慈祥的懷抱。

我努力猜想着目的地應該是何種景象,腦海裏浮現出書刊裏的畫報:堅硬厚重的城牆、黑的城門、高聳的城樓。

一隊隊身背鋼槍、全副武裝的八路軍戰士雄赳赳地列隊走出山海關城門,堅實的腳步踏在東北的大地上。

我又想到了明朝時期明、清兩軍長期在山海關對峙,城裏城外壁壘深嚴,殺氣騰騰的緊張氣氛。

然而,逞現在我眼前的山海關卻是一座普通普通的小城,更確切一點説應該是一個比較大的鎮子,憑藉着昏暗的月光可以看到街道兩旁單調的灰磚灰瓦房屋,房屋的窗户破舊、窄小,裏面出暗淡的、渾濁的燈光。

路面瀝青多處泛起,溢出下面的黃土,黃土經過車輛的輾壓、拖拽搞得道路坎坷而又泥濘。山海關是秦皇島市的一個區,距秦皇島市有二十餘里之遙。這裏是萬里長城東端的第一個關口,所以有“天下第一關”之稱,又因其東臨大海西負羣山而稱之為“山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