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閲讀6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子辮説的巧妙,他知道自己這個女兒不愛説話,還真怕她不聲不響的做了傻事,那自己和兒子的謀算不就白費功夫了嗎,好在這個女兒還有幾分孝心,倒是可以敲打敲打。
果然,柳小羽聽了這些話,放下的筷子又拿了起來,她心裏越是一片死灰,對爹孃的愧疚就越是多幾分,她註定要做一個不孝女。
育林縣,縣學。
離府試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縣學裏能下場的考生卻沒有幾個,就連今年的縣試案首在他看來也難以考中。
這些年縣學裏烏煙瘴氣,良莠不齊,自己接過這個爛攤子不是什麼好差事,一番整頓下來,竟沒幾個有真才實學的。
褚石與幾個同窗被學正大人叫去好好的勉勵了一番,再有幾就該啓程去襄南府備考了,他在一眾學子裏面的地位很高,畢竟曾是一縣案首,這縣學裏能與自己一較高下的沒幾個,這半年多以來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所以此次府試他志在必得。
郭學意勉勵完學生就開始押題,若是能押中,這幾個學生還有考中的可能,他實在不願打擊學生們的積極啊,還是多出幾道題讓他們帶上吧,興許押中了呢。
他拿起筆,嘴角出一絲苦笑,沒想到堂堂學正竟然要寄希望於這等僥倖之事,教化不幸啊。
十月底,常墨坐在書桌上看着手裏的信箋,那是褚夫子從縣學學正手裏領來的報名冊,她斟酌半天,最後還是鬼使神差的把自己的名字也寫了上去,只是此舉冒險,還是不要告訴孃親了。
進場的時候若有什麼紕漏,不進去了就是,打定主意後,常墨反覆不定的心也平靜了下來,明就出發吧,提前一些時間抵達府城,到時候也好給自己的三個學生開開小灶,至少要押中一道原題給他們做。
十一月一,常墨帶着自己的三個學生踏上了府試之路,村裏的一眾人自此開始瞭望穿秋水的等待之路,與縣試不同,秀才只是在某些方面得到了優待,可考中府試就不同了,舉人不僅每個月可以領三鬥米,每年還可以領五十兩銀子,最重要的是有了做官的資格,可以候缺。
若是他們褚村出了一個舉人老爺,那他們基本上不會被人欺辱了,因為舉人可直接遞貼見官,不跪拜,不上刑,大家都是一族之人,肯定能的庇護,除了褚石、褚源、褚志和褚硯的爹孃私心裏希望中舉的是自己家孩子,其餘族人就祈禱着這四人中能中一個就謝天謝地了。
褚東楊的眼神閃了閃,褚石的名是縣學裏統一報的,所以他沒漏掉報名冊裏出現的第四個人的名字,他受常墨所託不將此事透出來,以免常母擔憂,所以便只能自己一個人消化,此子也下場一試的話,對族裏的四個孩子沒什麼影響,怕就怕師傅對徒弟藏私啊。
但願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哪怕最後中的只有常墨也好,畢竟也是褚村的人了,他們一樣與有榮焉,當然最好還是那四個孩子裏的一個能中。
坐在牛車上的常墨就不知道身後的這些彎彎繞繞了,身子隨着牛車晃來晃去的,她在心裏盤算着到了縣城裏要不要僱輛馬車,畢竟此去府城騎快馬也要一之久,牛車這個速度太慢了,前世她就是坐牛車去的,足足走了五
。
若是換了馬車,或許兩三就能到了,車身晃了晃,常墨抓緊扶手,心裏算好花費,最終決定到了縣城後還是僱輛馬車為好,老話説的好,再苦不能苦路上。
※※※※※※※※※※※※※※※※※※※※沒錯,晚會還有一更~第37章第三碗湯10:三後,襄南府城。
常墨與褚源、褚志和褚硯一行四人到了目的地,憑着前世的記憶,她帶着自己的三個學生又找了個不起眼的小客棧。
從前是為了省錢,所以才找不起眼的便宜店家,後來她才知道趕考最好的去處就是這等小客棧,因為便宜所以來往的多是歇腳的普通人家。
大家都不想惹事,也沒有年輕人的喧鬧,有利於温書,最重要的是免去了許多不必要的應酬與客套,讀書人中少不了自視甚高之輩,都説文人相輕是千古不變的事實。
你約我寫首詩,我約你作個賦,你勝一籌我輸一籌的,多多少少會影響心緒,是以遠離人羣就是遠離問題。
離開考還有半個月之久,常墨想了想這次府試的考題,老生常談的把自己押的題給了他們,一詩取‘大雪’,一賦取‘世無常貴,事無常師’。
至於最重要的策論她還在思考要不要押中,若是把原題給自己的學生,他們再沒有天賦也有中舉的可能,若是不給原題,他們準備的再充分都有落榜的擔憂。
糾結了幾,常墨還是沒有把策問的原題寫出來,而是旁敲側擊的的寫下了‘御人之策’四個字,若是他們三個肯用功,那麼肯定能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
半個月的時間如此緊張的備考氛圍下呼嘯而過,入場的前一夜,常墨只着單衣躺在牀上,良久她長嘆一聲,把身上的棉被掀開,強忍着寒意入睡。
漫長的黑夜在寒冷的侵襲下愈發顯得漫長,昏昏沉沉的醒醒睡睡了兩個時辰,常墨被徹底凍醒了,她打着哆嗦躺在牀上,默默的閉目養神,都説富貴險中求,自己這是在拿命再賭啊。
第二她如願以償的頂着紅彤彤的臉,打着噴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