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一節南海不定焉有一統華夏哉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老夫之見,還是晚湯後再議。”王翦忍著笑意拍了拍案。

“好好好,最好…”嬴政依舊笑得淚水直,靠住了軍令司馬特意安置的坐靠息了一陣,又用汗巾拭了幾次臉,這才止住了笑意。王翦蒙武都是對這個秦王知之甚深的老人,見早早已經遠離了歡笑的嬴政一時顯出少年心而笑不可遏,自是倍。晚湯上案時,王翦特意吩咐軍令司馬從轅門外的王車喚來了趙高,又親自在帳口叮囑趙高侍奉好秦王,其殷殷之心如同一個老人照拂不知寒熱的兒孫,連從不與大臣將軍多禮的趙高也對王翦深深一躬,兩眼淚光地走進了幕府。正在此時,李信差人來報,說在郢壽王城典籍庫已經找到了楚越文卷一大間,長史正在一一清理,不能趕來晚湯了。嬴政二話不說,立即派趙高駕著王車給李斯送去了酒飯,還特意叮囑趙高不許回來,一直等李斯完事再接回來。

晚湯之後,君臣三人重新會商。

嬴政之意,兩位老將軍如何統兵之事過後再說,先定三路實戰主將。王翦蒙武立即贊同。王翦稟報說,南下三將已有初定之選:以任囂為平定甌越主將,以屠雎為平定閩越主將,以趙佗為平定南海主將。此三人祖籍皆為老越人,入秦均在兩代之上,對越人風習依然通曉,可獲事半功倍之效。嬴政問三人將才。王翦說,此三人才具勇略雖不及王楊辛李四大將,然卻有一共同長處,處事穩健且有政務之能。南下平定百越,大多為分軍獨戰,戰事不大卻連綿不斷,須得下一城邑安一城邑,同時須得兼顧各部族城邑間利害衝突,故政才極其要緊。嬴政聽罷,欣然拍案了。

第二件大事,總兵力分派。王翦之見,南下兵力以步軍為主,佔八成;鐵騎變為輕騎,佔兩成;總兵力只需三十萬,每路大體十萬上下。其餘三十萬大軍班師中原,底定大局。嬴政聽得心頭怦怦直跳,竭力按捺著興奮,只追問南下三十萬大軍能否勝任?王翦蒙武先後申述一番,都說以秦軍戰力三十萬綽綽有餘,若非山高水遠,若是平野地帶,只怕本無須三十萬。嬴政這才奮然拍案,三十萬大軍迴歸中原,天下定矣!

第三件大事,後援保障。自秦昭王之後,秦人多遠征大戰,上下深知後援暢通之重要。此次萬里迢迢遠離中原深入不之地,其後援通道無疑是聞所未聞的艱難。而楚國所以不能有效歸化治理百越,其本原因與其說兵力不濟,毋寧說後援不濟。軍諺雲:千里不運糧。蓋長途千里輸送糧草,其輸送人馬足以耗去自身所運之大部糧草,成本之大,任何邦國無以承擔。是故,秦軍再度南下,其後援基必然只能設在故楚江南之地,力所能及的越靠南越好。如此一來,建立倉儲營地,建立兵器衣甲作坊,徵發相應車馬民力等等,實在都是前所未有的巨大運籌。其中還牽涉一個看似不大卻又極為要害的難題,就是秦軍將士十有八九都是北方人,慣食麥面豆谷與牛羊豬。若以江南為後援基就近徵發,則只能以輸送魚米為主。若從河外安陵後援大營將北人食物運至江南大營,而後再越五嶺下南海,則消耗將十數倍增長,本無以承受。然若不如此,秦軍將士能否適應,則又很難說。秦王嬴政在將尉軍宴上開篇便大說了一番秦軍飲食口味,雖是臨機而發,實則也是久在心頭的大事。大將們連同王翦蒙武在內,都深為秦王的這通勵之辭所振奮,原因也在於此。如此等等糾葛,後援之事便非同尋常地凸現出來。

嬴政聽完兩位老將軍的種種申述,良久默然。

正在此時,李斯一頭汗水風塵僕僕地回來了。李斯一邊接過趙高遞來的汗巾擦拭著汗水,一邊大體說了百越文檔蒐集情形,說他回到咸陽後便可儘快擬出一則既合越人習俗又簡單易行的治越法令,君上允准後可以正式王命頒發,南下大軍好據以行事。王翦蒙武大為高興,一口聲連連讚歎,說只要這則法令頒行,平定百越便有了八成勝算。嬴政頓輕鬆,說了方才所議,問李斯對後援之事有何見教?李斯皺著眉頭打量著地圖,一時卻沒了話說。

“水路!可否水路設法?”李斯突然回頭。

“有水路還說甚?”蒙武走過來指點著地圖高聲道“上將軍心思縝密,早派水工帶著斥候踏勘了水路。這五嶺之北,水皆入江;五嶺之南,水皆入粵;兩大水網各走各路,平行入海,你卻如何從湘水進得粵水?”

“這倒也是。”李斯兀自喃喃。

“不。”思忖的嬴政突然目光炯炯道“這個想頭沒錯!若能開一水路,省卻多少牛馬人力?此等事,尋常水工不行。鄭國!要鄭國說話!”

“對也!鄭國!”王翦李斯蒙武異口同聲。

“小高子!”嬴政一揮手道“立駕王車回咸陽,接鄭國大人來此!”

“君上限時幾何?”趙高拱手高聲請命。

“兩後回來。”

“嗨!”趙高大步轉身走了。

於是,君臣四人又會商了安定楚國的相關急務,方才散了。

第三時分,六馬王車風馳電掣般歸來了。

鄭國自做了大田令,執掌秦國整個農事,因在涇水河渠幾年中落下了一身疾病,故此與尉繚子一樣只虛掌公事,不必趕赴官署。近十年下來,鄭國的體魄倒漸漸緩了過來,雖已滿頭霜雪,神卻是矍鑠健旺。一見久違了的秦王君臣,鄭國的奮發之情油然生出,晚湯後本無意歇息,立即就在幕府大廳說起了正事。

“老夫高年,雖有心力,不足跋涉山水了!”

“只要老令指點決斷,不須跋山涉水。”嬴政接了一句。

“老臣給君上帶來一人,足堪水事大任。”

“噢?何人?”

“史祿。”

“是老令弟子麼?”嬴政很是驚喜。

“不。史祿史祿,一個御史。”

“噢——御史!”君臣幾人一齊恍然又一齊驚訝了。

“沒有本名?”蒙武突然問。

“史祿史祿,官名叫了多年,老夫忘了他本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