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卷二十文十六年盡十八年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經】十有六年,,季孫行父會齊侯於陽穀,齊侯弗及盟。(及,與也。)夏,五月,公四不視朔。諸侯每月必告朔聽政,因朝於廟。今公以疾闕,不得視二月、三月、四月、五月朔也。《秋》十二公以疾不視朔,非一也,義無所取,故特舉此以錶行事。因明公之實有疾,非詐齊。

[疏]注“諸侯”至“詐齊”o正義曰:天子頒朔於諸侯,諸侯受而藏之於祖廟,每月之朔,以特羊告廟受而施行之,遂聽治此月之政,謂之視朔。因以其,又以朝享之禮祭皇考以下,謂之朝廟。此年公疾,自二月至於五月,巳經四月不得視朔,故書公四不視朔。傳稱“正月,及齊平。公有疾,使季文子會齊侯”則正月公初疾,不得視二月朔,至五月而四,故知不得視二月、三月、四月、五月朔也。《秋》十二公,二百四十二年,計有三千餘月。公以疾不視朔,當非一也,餘皆不書,而此獨書者,公身有疾不得視朔,國事不廢,義無所取,因此齊侯疑公,故特舉此以錶行事,餘皆從可知也。《釋列》曰:“魯之群公以疾不視朔多矣,因有事而見。”一比猶釋不朝王之義,是其事也。又於時,齊侯不信公實有疾,書此者,且明公實有疾,非詐齊也。史之所書,當書其始,不於二月書之,而以五月書者,二月公始有疾,未知來月瘳否,不得豫書其數。至六月公瘳,乃積前數之闕,故以五月書四也。昭二十三年“公如晉,至河,有疾,乃復”彼書有疾,此不言有疾者,在道而還,容有他故。昭十二年、十三年,公如晉,至河乃復,皆為晉人辭公而還,非為疾也,故須言有疾以辯之。公不視朔,唯有疾耳,無所分辯,故不書疾也。告朔,謂告於祖廟;視朔,謂聽治月政。視朔由公疾而廢,其告朔,或有司告之,不必廢也。《論語》雲:“子貢去告朔之餼羊。”必是廢其禮而羊在,蓋從是以後更有不告朔者,故去其羊耳。六年,閏月不告朔,經書以譏之。在後若不告朔,不復書之者,蓋以閏月不告,其譏已明,故於後不復譏之。閔二年“吉禘於莊公”已譏其速。文二年“大事於大廟”不復譏之,當亦如彼之類,不重譏也。

六月,戊辰,公子遂及齊侯盟於郪丘。信公疾,且以賂故。郪丘,齊地。o郪音西,又七西反。

秋,八月,辛未,夫人姜氏薨。僖公夫人,文公母也。o毀泉臺。泉臺,臺名。毀,壞之也。o壞音怪。

楚人、秦人、巴人滅庸。o巴,必麻反。

冬,十有一月,宋人弒其君杵臼。稱君,君無道也。例在宣四年。o杵,昌呂反。臼,強柳反。

【傳】十六年,,王正月,及齊平。(齊前年再伐魯,魯為受弱,故平。o為,於偽反。)公有疾,使季文子會齊侯於陽穀,請盟。齊侯不肯,曰:“請俟君間。”間,疾瘳。(o間,如字。瘳,敕周反,差也。)夏,五月,公四不視朔,疾也。父使襄仲納賂於齊侯,故盟於郪丘。

有蛇自泉宮出,入於國,如先君之數。伯禽至僖公十七君。o“伯禽至僖公十七君”《史記·魯世家》:魯公伯禽子考公酋,弟煬公熙,子幽公宰,弟魏公費,子厲公躍,子鄭公具,子順公濞,弟武公敖,子懿公獻,弟孝公稱,子惠公弗皇,子隱公息姑,弟桓公允,子莊公同,子閔公開,兄僖公申,十七也。魏公,《世本》作徽公;順公,一作慎公。

[疏]注“伯禽”至“七君”o正義曰:《魯世家》:魯公伯禽子考公酋,弟煬公熙,子幽公圉,弟徽公氵費,子厲公擢,弟獻公具,子順公濞,弟武公敖,子懿公戲,弟孝公稱,子惠公弗皇,子隱公息姑,弟桓公允,子莊公同,子閔公開,兄僖公申,周公不之魯,從魯公數之為十七君也。

秋,八月,辛未,聲姜薨,毀泉臺。魯人以為蛇妖所出而聲姜薨,故壞之。o壞音怪。

[疏]“毀泉臺”o正義曰:蛇自宮出而毀其臺,則臺在宮內。人見從宮而出,毀臺並毀其宮也。

o注“魯公”至“壞之”o正義曰:人見蛇出而姜薨,以為臺是妖之,仍謂此處有妖,更將為害,毀之所以絕其源,安民意也。故《釋例》曰:“眾蛇自泉臺出,如先君之數,入於國。聲姜之薨適與妖會,而國以為災,遂毀泉臺。書毀而不變文以示義者,君人之心,一國之俗,須此為安,故不譏也。”以不變文,知不譏也。不書蛇入國者,鴝鵒非魯國之有,故書其所無。蛇是魯地所有,姜薨不由此蛇,凡物不為災,則不書也。

楚大飢,戎伐其西南,至於山,師於大林。又伐其東南,至於陽丘,以侵訾枝。戎,山夷也。大林、陽丘、訾枝皆楚邑。o飢音飢,一音機。訾,子斯反。

[疏]注“戎,山夷也”o正義曰:四夷之名,隨方定稱,則曰東夷、西戎、南蠻、北狄。其當處立名,則各從方號,故北戎病燕,齊侯伐山戎,北方得有戎,故楚西亦有戎。戎是山間之民,夷為四方總號,故云“戎,山夷也”庸人帥群蠻以叛楚。庸,今上庸縣,屬楚之小國。麇人率百濮聚於選,將伐楚。選,楚地。百濮,夷也。o麇,九倫反。濮音卜。選,息兗反,又息戀反。

[疏]注“選,楚地。百濮,夷也”o正義曰:將伐楚,聚於此地,故知是楚地也。《牧誓》,武王伐紂,有庸濮從之。孔安國雲“庸濮在江漢之南”是濮為西南夷也。《釋例》曰:“建寧郡南有濮夷,濮夷無君長總統,各以邑落自聚,故稱百濮也”下雲“各走其邑”是無君長統之。

於是申、息之北門不啟,備中國。

[疏]“申息之北門不啟”o正義曰:申、息北接中國,有寇比從北來,故二邑北門不敢開也。

楚人謀徙於阪高。楚險地。o阪音反,一音扶板反。蒍賈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往。不如伐庸。夫麇與百濮,謂我飢不能師,故伐我也。若我出師,必懼而歸。百濮離居,將各走其邑,誰暇謀人?”乃出師。旬有五,百濮乃罷。濮夷無屯聚,見難則散歸。o蒍,於委反。屯,徒門反。聚,才住反,又如字。難,乃旦反,又如字。自廬以往,振廩同食。往,往伐庸也。振,發也。廩,倉也。同食,上下無異饌也。o廬,力於反,又音盧。廩,力甚反。次於句澨。楚西界也。o句,古侯反。筮,巿世反。使廬戢黎侵庸,戢梨,廬大夫。及庸方城。方城,庸地,上庸縣東有方城亭。庸人逐之,囚子揚<怱}。<怱},戢梨官屬。o<怱},初江反。三宿而逸。曰:“庸師眾,群蠻聚焉,不如復大師,還複句筮師。且起王卒,合而後進。”師叔曰:“不可。師叔,楚大夫潘尫也。o卒,子忽反。尫,烏黃反。姑又與之,遇以驕之。彼驕我怒,而後可克,先君蚡冒所以服陘隰也。”蚡冒,楚武王父。陘隰,地名。o可克,或作可擊。蚡,扶粉反。冒,莫報反。《史記·楚世家》雲:“蚡冒卒,弟能達殺蚡冒子而代立,是為楚武王。”與杜異。陘音刑,隰音習。

[疏]注“蚡冒”至“地名”o正義曰:劉炫雲:案《楚世家》,蚡冒卒,弟熊達殺蚡冒子而代立,是為楚武王。則蚡冒是兄,不得為父。今知不然者,以《世家》之文,多有紕繆,與經、傳異者,非是一條。杜氏非不見其文,但見而不用耳。劉以《世家》而規杜,非也。言“服陘隰”則陘隰本是他國,蚡冒始服之也。《釋例》:陘隰與僖四年次於陘為一地。

“潁川召陵縣南有陘亭”楚自武王始居江漢之間,則蚡冒之時,未至中土,不應巳能越申、息,服潁川之邑,疑非也。

又與之遇,七遇皆北,軍走曰北。o北,如字,一音佩。唯裨、鯈、魚人實逐之。裨、鯈、魚、庸三邑。魚,魚復縣,今巴東永安縣。輕楚,故但使三邑人逐之。o裨,婢支反。鯈,直留反。庸人曰:“楚不足與戰矣。”遂不設備。楚子乘馹,會師於臨品。馹,傳車也。臨品,地名。o馹,人實反。傳,下戀反。

[疏]注“馹,傳車也”o正義曰:《釋言》雲:“馹,傳也。”舍人曰:“馹,尊者之傳也。”郭璞曰:“傳車,驛馬之名也。”分為二隊,隊,部也。兩道攻之。o隊,徙對反,注同。子越自石溪,子貝自仞以伐庸。子越,鬥椒也。石溪、仞,入庸道。o溪,苦兮反,本又作谿。貝,浦蓋反;今俗本多作員,音雲。仞,人慎反。秦人、巴人從楚師。群蠻從楚子盟,蠻見楚強故。遂滅庸。傳言楚有謀臣,所以興。

宋公子鮑禮於國人,鮑,昭公庶弟文公也。o鮑,步卯反。宋飢,竭其粟而貸之。年自七十以上,無不饋詒也,時加羞珍異。羞,進也。o上,時掌反。饋,其愧反。詒,以支反,又以志反,遺也。無不數於六卿之門。數,不疏。o數音朔,注同。國之材人,無不事也;有賢材者。親自桓以下,無不恤也。桓,鮑之曾祖。

[疏]“宋公”至“恤也”o正義曰:禮於國人,總言接待之也。竭其粟而貸與國之饑民也。禮,與人物曰饋。詒,遺也。饋、詒皆是與人物之名也。民年七十以上無有不饋遺以飲食也。珍異,謂非常美食。羞,進也。時加進珍異者,謂四時初出珍異之物也。無有一不數數於六卿之門,言參請不絕也。國之賢材之人無不事公子,皆事之也。其族親自桓公以下子孫無不恤,公子皆脤恤之也。

公子鮑美而豔,襄夫人慾通之,鮑適祖母。o豔,以驗反。適,丁歷反。而不可,以禮防閒。夫人助之施。昭公無道,國人奉公子鮑以因夫人。於是華元為右師,華元,督曾孫,代公子成。o施,式豉反。

[疏]注“華元督曾孫”o正義曰:《世本》雲:華督生世子家,家生華孫御事,事生華元,右師是也。

公孫友為左師,華耦為司馬,代公子卬。鱗鱹為司徒,蕩意諸為司城,公子朝為司寇。代華御事。o矔,古亂反。朝,如字。初,司城蕩卒,公孫壽辭司城,壽,蕩之子。請使意諸為之。意諸,壽之子。既而告人曰:“君無道,吾官近,懼及焉。禍及已。棄官,則族無所庇。子,身之貳也,姑紓死焉。姑,且也。紓,緩也。o庇,必利反又悲位反。紓音舒。雖亡子,猶不亡族。”己在故也。既,夫人將使公田孟諸而殺之。公知之,盡以寶行。蕩意諸曰:“盍適諸侯?”公曰:“不能其大夫,至於君祖母以及國人,君祖母,諸侯祖母之稱,謂襄夫人。o盍,戶臘反。稱,尺證反。

[疏]注“君祖”至“夫人”o正義曰:哀十六年傳,蒯聵告周雲:“蒯聵得罪於君父君母。”謂母為君母,則祖母為君祖母矣。故云“君祖母者,諸侯祖母之稱也”昭公,成公之子,襄公之孫,故襄夫人是其祖母也。

諸侯誰納我?且既為人君,而又為人臣,不如死!”盡以其寶賜左右以使行。行,去也。夫人使謂司城去公。對曰:“臣之而逃其難,若後君何?”言無以事後君。o難,乃旦反。

冬,十一月,甲寅,宋昭公將田孟諸。未至,夫人王姬使帥甸攻而殺之。襄夫人,周襄王姊,故稱王姬。帥甸,郊甸之帥。o甸,徒近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