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有多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永遠,有多遠?
“當整個宇宙的能量消耗殆盡,它會被一個極大質量黑所
噬,那就是盡頭。”天文學家自信的說。
“當我的心與她的心不再相通,當她轉身離我而去的時候,一切都結束了。”失戀中的詩人如此哭訴著。
“永遠永遠不會完結,一個人的死亡,就意味著另外一個生命的開始。”物質不滅論的唯物主義者與輪迴轉世論的唯心主義者異口同聲地回答。
“請先告訴我明天有幾天?”通詭辯的禪宗和尚戲謔地問道。
“從前有座高大的鑽石山,每百年都有一隻青鳥飛來這裡啄一下,當整個山被啄空,就是永遠的終點。”也有一本童話是這麼講給臨睡前的小孩子。
佛家所云:“執此念,是邊見;執彼念,是邊見;不執此念不執彼念,也是邊見”面對此類玄妙的問題,若非經由絕對虛無理念的視角,所衍生出的結論必然是如魔術師手中的紙牌花樣一樣令人眼花繚亂,其真實卻隱藏在華麗的表面之後竊笑。
永遠到底有多遠?這問題其實可大可小,大可拓展到思考時空本質的終極哲學級別,令古今無數哲學家困惑不已;小可讓慣於風花雪月的痴男怨女們發一番“私小說”式的懷嗟傷。賺現世小女生小男生一掬清淚。
於是我坐在岩石上,以手拄著下巴,一本正經地學起羅丹的那位思考者。只可惜小資情調的狹小思維迴路容納不下這類宇宙級的哲學大問題,而糙的神經又實在沒法與纖細
的東西產生共鳴,於是結論就出來了:或許懶洋洋地躺在
上,一邊嚼著牛
乾一邊聽著jazz,一邊漫不經心地回答:“永遠?那是什麼?好吃嗎?”這才是正解。凡人嘛,是不該
這份心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永遠之中,那便是絕對的“無”吧。
說到這裡,忽然想起那部偉大的動畫〈無限的未知〉,最後一話中,那個史上最無能的主角相葉昂治如此說道:“一個人的力量,頂多就是那樣而已,就算抓到的不是未來,只要是明天就夠了…”比照另外一位黑髮的年輕提督的話:“這世界上有做的到的事,也有做不到的事。”就會發現探索“永遠有多遠”這個問題的我們,有多麼不自量力。
無論是悽婉動人的愛情悲劇,還是豪氣干雲的英雄史詩,若以“永遠”一詞加以限定,便會被稀釋到無從辨認的地步,畢竟人類的座標到浩瀚的時光洪之中,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個質點。即使是至尊寶,也只敢在“我愛你”之前加上一萬年的期限罷了。諸神尚且有其黃昏,遑論我等眾生。凡是有旺盛求知慾望的生物,都有孱弱無力的
身,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是說也。
永遠有多遠?面對好奇的人類,諸神的想法驚人的一致。佛雲:世所有象,皆是虛妄。意為宇宙本為空空,實在沒必要如此認真,若是執著於是,便是犯了痴戒;老子道:“實其腹,空其心。”耶和華說的更為明確:那人已經與我們相似,能知道善惡;現在恐怕他伸手又摘生命樹的果子吃,就永遠活著。”所以,人類一思考,上帝不是發笑,而是憤怒才對。好象這種說法有落入“宿命論”窠臼的嫌疑,而且頗有自以為是的風範…所謂的廢話,大概就是如此。
而永遠到底有多遠呢?最後引用一次名人的話來說就是:…此後亦非而所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