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看到這些平素一本正經、威風八面的叔叔伯伯們,此刻為了一粒小棋子的去留爭得面紅耳赤,他們的神情,與自己跟摩瓦、瓦萊娜、丹虎、丹豹等夥伴為一顆糖果、一個小玩具而吵架的神情毫無二致,密爾頓深好笑。
銳的小孩也注意到,雖然靛河兩岸都有小旗在進退移動,但兵棋最密集、眾人注意力最集中的地方還是那片“▽”型的衝擊洲…河彎洲。在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麋集了雙方的主力部隊,青黃二
的大大小小的兵棋密密麻麻地擠在一起,紮成一堆。絕大多數被送進“陣亡盒”的小旗,都來自對這一區域的爭奪。
密爾頓隱約聽說過,對丹西那封邀戰書,柯庫裡能的回信只有四個字…“過來受死!”小孩也聽到過貝葉對此信的分析,認為此話反應出柯庫裡能膽怯心虛,因為呼蘭不敢跨河西進,前來攻打猛虎軍團陣地。
河湖縱橫地區,水師具有極重要的作用。鐵甲艦隊控制整條靛河,掃清了一切敵船,令呼蘭人沒有乘船登陸的機會,架設浮橋也無可能。
即使猛虎軍團遵守邀戰書裡的承諾,不干涉對方架橋,放呼蘭人過岸來攻,也不能保證丹西會否遵守不進行半渡而擊的承諾。欺詐本就是戰爭之常事,何況一紙毫無約束力的單方面邀戰書?
如果呼蘭人跨河進攻,一旦丹西毀約突襲,對呼蘭軍隊將是一場致命的打擊,因為丹西水師強大,可以實施水陸協攻。鐵甲艦隊破壞掉浮橋,陸地兵馬半渡而擊,過了河的呼蘭部眾立成甕中之鱉,會被對手殲滅殆盡。
而丹西跨河東進就不同了,浮橋跨越和船舶運輸同時實施,可以迅速完成登陸,即便對手半渡而擊,作戰失利,鐵甲艦隊可以護住退路,運走兵馬,掩護陸軍戰友撤離,協助牽制敵軍,不會遭受被圍殲之厄運。
顯然,主動權掌握在丹西手中,猛虎軍團進退兩便,攻守皆宜,來自內陸地區的超級強國呼蘭,有勁使不上。
柯庫裡能也是人,他是卓越的統帥,卻不具備呼風喚雨、撒豆成兵的妖術。面對如此戰局,他接受挑戰,選擇了放對手過河的戰略。
就是在這種條件下,半渡而擊仍然成為密爾頓在會上聽到的使用次數最頻繁的軍事術語。
兵棋推演的第一階段,連續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大家都圍繞著呼蘭是否會半渡而擊,如何半渡而擊,怎樣應對半渡而擊等問題展開討論,進行籌算,到第二階段,才開始繼續下一個話題,假如順利渡河,該怎樣作戰。
就連密爾頓也看出來,丹西把主戰場選定在了河的凸出折角處“▽”字型的河彎洲。
回憶自己過去所看過的兵書,這似乎有點照搬書上所言的背水結陣,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意思,但經叔叔伯伯們的分析議論,密爾頓方知自己猜錯了。猛虎軍團除非迫不得已,不會把自己到這等絕境,艦隊和浮橋,就是他們安全回撤的保證。
把戰場選定在河彎洲,是因為“▽”字狀的衝擊洲陸地是一個倒三角形,只有正面的一條邊向陸地,另外兩條斜邊都靠水。呼蘭人要進攻猛虎軍團,惟有正面強攻一途,無法實施大規模迂迴,打擊本方側翼,呼蘭輕騎的繞擊威力受地形限制而發揮不出來。而在河彎洲的側後,有河水做倚靠,有鐵甲艦隊保護,有水師沿岸協助,可以充分發揮出猛虎軍團的長項…強大的正戰能力和
銳水師的配合,以長攻短,擊破敵軍。
當然,柯庫裡能不會就此罷休的,呼蘭軍隊亦不可能技止如此,他們定然會想出各種辦法來破壞猛虎軍團的這一優勢。安多里爾和貝葉兩人在周圍將領的協助下,已經就這個問題進行一個多小時的糾纏,發招應招,不斷嘗試,不斷兌子,不斷悔棋,一次次地推倒重來,演繹攻守兩方面的各種可能…
參加這種層次的軍議研討,對每個與會者都有不小助益,但密爾頓畢竟年紀太小,知識功底和經驗閱歷太淺,收穫有限,無法把整場大戰役的戰略設想和戰術巧思懂吃透。不過,這種集思廣益、群策群力的開放式討論,丹西倡導的這種互相啟發、互相補充的頭腦風暴,卻對密爾頓未來的軍事生涯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對猛虎軍團人才儲備體系和知識管理體系的建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這是一種放開心、無拘無束的坦誠
。
會上不講什麼君臣繁文縟節,沒有什麼上下等級之分,所有人都具有平等的發言權,都積極地參與討論,充分地發表意見,尖銳地互相挑刺。不論官職,不看身分,不睬地位,大家只講道理。經這麼一趟討論,戰場上的所有可能,基本上都能被窮盡,不遺死角,幾乎沒有什麼漏
。有時候,考慮欠周的一方會要求悔棋,這種悔棋是允許的,也是有益的,因為如果到了實際戰爭中再想要去悔棋,那可就徹底完蛋了。
這也是一個充分展示個人才華的舞臺。
每個將領都有自己的個,都有獨特的指揮風格,真正的偉大統帥,不應該抑制,反而要
發,讓部下進行魅力四
的個
化表演。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這個時代的信息傳遞尚須經歷一定的時滯、耗散和失真,統帥不可能實現點對點的確指揮,方面軍高級戰將的指揮水平和應變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參加會議,這種層次上的軍官,不再是機械執行命令的機器人,而是創造
地完成任務的藝術家。丹西不要僵化保守、惟諾是從的應聲蟲,而需要充滿旺盛活力、積極進取的軍事家。
軍議會上也看得出來,有的人擅攻,有的人會守,有的人重視全局但不免失之躁,有的人
於細節卻眼光不夠開闊。存在的問題在詳盡深入的討論中會自動暴
,獨特的思路又往往給別人以不小的啟迪。這裡有周密嚴謹、無懈可擊的邏輯推理,也有天馬行空、不受任何羈縻的奔揚想像,有人構畫出極其宏大、令人熱血沸騰的總體戰,也有人把某個分戰場的局部過程演繹得詳盡入微、繽紛多彩。
這更是一次高層次的令人印象深刻的模擬培訓,大大有助於高級將領們兵學修養、指揮水平和籌算能力的提昇。
猛虎軍團不僅戰前要詳盡推演,戰後無論勝敗,還要進行復盤,回溯當時的細節,分析勝因敗果,裝訂成冊,供以後隨時查詢參閱,供後輩研習揣摩。
勝要知道勝在哪裡,敗要知道敗在何處,不斷地積累,指揮能力才能提高。
勝利不一定毫無瑕疵,有可能完全是運氣所致,失敗也不一定一無是處,有可能發生無法把握的意外事故。成功的冒險,讓人在心驚跳、
謝上帝眷顧的同時,不會因勝利而盲目樂觀、目空一切。災難
的意外,令人扼腕嘆息之餘,會更加謹慎小心,提防一切不可控因素的影響。
丹西甚至專門蒐集整理了本方的一系列敗仗,編輯成冊,供全軍學習。這本後世取名為《先帝敗戰錄》的書籍,不為己諱,記錄了丹西在開疆立國時期的一連串失利,並附有詳盡的資料。
這本血跡斑駁的戰史,雖然成為某些敵對勢力攻擊丹西無能的藉口,但積極意義遠勝過消極影響。它是無數將士用血淚凝成的教訓,對猛虎自治領軍事科學的發展、對堅韌民族神的塑造,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後輩勇士在嘆前人立業艱難的同時,也拿著這本書開向疆場,
勵殺敵鬥志。即便在最困難、最艱苦、毫無勝利希望的時候,翻幾頁《先帝敗戰錄》,看看丹西、貝葉、別亞、威達、凱魯等當年的皇帝、宰相、元帥、大將們被人殺得丟盔卸甲的慘狀,想想先輩們咬牙堅持、奮戰到底、艱辛復起的事蹟,往往能振作
神,重樹鬥志…
“安多里爾先生、貝葉先生,”李維掃望幾遍沙盤,建議道:“河彎洲這片小地方,該出現的變化也都演練得差不多了,我們是不是進入第三個議題?”
“我沒意見,”貝葉道:“不知領主?”丹西還未答話,碧空搜偵總長巴爾博推門大踏步走進來,把一封急件遞給丹西。
看完密信之後,丹西表情嚴峻“別亞將軍,你過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