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一百三十二回徵平東倭一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私章小說網】:4ZXS.COM

第一百三十二回徵平東倭(一)金旋雖然常在後宮胡鬧,但是經常明察暗訪,又能夠納眾臣諫言,凡事能夠從公決斷。中國百姓,得新政之利,天下太平,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又幸幾年來風調雨順,連年大,老幼鼓腹謳歌,凡遇差徭,爭先早辦。因此軍需器械應用之物,無不完備。米滿倉廒,財盈府庫。諸葛亮見國力充裕,上表奏請諸路大軍出擊。

此時東倭傳來消息,東倭國主身亡,接位人選,卻不是選自諸子,而是他的長公主徐閣。

徐閣年方二九,尚未婚配。徐閣從小並不出眾,三年前大病一場,昏三天三夜,差點失去命。幸得百姓獻上千年何首烏一支,救得她的生命。徐閣醒來之後,記憶全失,幸虧尚算聰明伶俐,沒有因此留下後遺症。

此時東倭國王身體漸差,大臣聯名上書,請冊立太子。徐閣卻對國主密談半,竟使國主會集郡臣,宣佈冊立徐閣為女太子。

東倭舉國譁然,但國主不為所動。徐閣又請兵馬大元帥一職,倭主當即允准。徐閣手握兵權之後,做了幾件出人意料的大事。舉國文武,再無質疑之人。

原來國王立太子之時,徐閣密謂國王:“昏三天,為天神接閣前去學習治國之道、練兵之法,用以振興東倭,抵禦外敵。”國王初始不信,問她一些治政難題,不料徐閣所述言論,卻是聞所未聞,然而皆是實用對策。

國王又問徐閣治兵之道,徐閣侃侃而談,句句切中利弊,不由不令國主刮目相看。後來國王處理國政,凡有疑難問題皆問計徐閣,徐閣三言二語,分析利弊,又三言二語,說出治理良方。國主始信徐閣所言非虛,頂住文武壓力,執意將王位傳於徐閣。

徐閣就任兵馬大元帥後,訓練兵士,製造利器,改造船舶,訓練兵陣。將東倭士兵不到一年,訓練成一支勁旅。經改造之兵船,行動迅速。東倭將領多水軍出身,見改造兵船,鬼斧神工,構思巧妙,不大為歎服,方信徐閣入天國三之語非虛談。

東倭訓練水軍,幾乎與中國水師同步。周瑜籌建遠洋艦隊,一波三折,進展緩慢。初期因為技術原因,遲遲不能進入進行規模生產。金旋知道海上變幻莫測,遠洋艦隊必須要有良好的安全能,因此督促研究院派遣相關專家趕赴夷州,幫助周瑜等將進行遠洋船舶的技術改進。

專家抵達後,周瑜會集手下巧匠,會合專家,夜以繼,歷時九個月,第一艘遠洋戰艦下水,試航成功,金旋命名為“中國號”此船能夠容納水軍士兵三千,船上功能齊全,抗風能力極強。其行進原理,由原來的手搖改為腳踏,與風帆結合,速度奇快,進退如風。

戰艦技術成,開始批量生產,準備遠征的諸項工作。周瑜上次奉召赴長安面聖,將戰艦圖紙呈給金旋觀看。金旋閱圖後修改幾處,使戰艦能更加優越。並責令政務院儘量提供錢糧,加快戰艦生產速度。

三十萬水師士兵陸續抵達夷州,這些士兵皆由邊郡守軍調,都為江南籍士兵,其中江東水軍、荊襄水軍約佔三分之一。水軍皆習水,又有周瑜、甘寧、黃蓋等名將練,掌握戰艦作,練習作戰陣形,演練兵種配合,進展頗為迅速。

龐德軍團奉旨駐守夷州,接管徵東軍防務。周瑜見戰艦打造完畢,士兵練嫻,正率水師攻擊東倭。正在此時,聖旨傳來,金旋命令水師屯軍夷州,金旋率大軍親征。

原來金旋聽聞東倭女王故事,心中大為好奇。尤其聽聞女王所作一詞,與李清照大作非常相似,心中生疑,懷疑是穿越同行。金旋不知東倭女王底細,心中憂慮萬分,召諸葛亮、龐統等人商議,罷徵南、徵西兩路軍團,集全國重兵,隨金旋御駕親征東倭。

諸葛亮、龐統等不能理解,問疑於金旋。金旋道:“安南士兵現無北上之意,暫不能成為南方邊患。西域諸國俱弱,數年時間不會威脅西北邊郡。聞東倭女王故事,其人才高智廣,為孤平生大敵。若不出意外,周瑜水師與東倭水軍相比,絕對不佔上風。倘若不能及早平復,東倭水軍兼併周邊諸島,實力繼續擴張。我國彼時集兵與其決戰,雖然勝多負少,但士兵損折必眾,東部沿海各郡,皆無寧也。”諸葛亮、龐統兩人都認為金旋有些小題大做,以周瑜之才華謀略,配以三十萬中國兵,必可輕鬆攻克東倭。兩人正進言,夷州突然傳來戰報:周瑜水師與東倭水軍發生衝突,張允所部四萬水軍與東倭五萬水軍,在夷州屬島釣魚島附近海域戰。海戰持續兩個時辰,雙方水軍傷亡慘重。張允所部大型戰艦損毀三艘,士兵犧五千餘人;東倭水軍大型戰艦損毀二艘,中型戰艦損毀三艘,損失士兵近五千人。此戰不分勝負,兩軍正在相持。周瑜率領水師主力前往釣魚島支援,東倭援兵亦正往釣魚島方向行進。兩國水師決戰,即將在釣魚島爆發。

諸葛亮、龐統聽完軍報,不由大吃一驚,才知道金旋判斷無誤。周瑜水師士兵,多為長沙四郡、江東諸郡、荊襄諸郡兵馬,跟隨金旋最久,人人身經百戰,堪稱中國兵。張允雖然武藝糙,但文武全才,悉水軍戰術,為知兵老將。如此戰局,說明東倭兵戰鬥力之強,是中國兵最大對手。

金旋聽聞消息後,更加確信東倭女國主與自己一樣,恐怕亦是穿越來此。

金旋命龐統、司馬懿、鄧艾三大軍團一百一十五萬大軍,全部調往東方沿海邊郡駐守。中原餘郡,只留司馬師軍團巡視防守。徵南軍張遼軍團十萬兵馬,駐守雲南東郡,防備安南。徵西軍馬騰軍團十萬兵馬,駐守西涼,防備西域諸胡。

徵南軍除張遼軍團,餘兵改為徵東一兵團,黃忠為主將,徐庶為軍師,徐晃、文丑為副將,中軍十萬兵馬;統趙雲軍團,文欽、曹休、張任等將十萬兵馬;太史慈軍團,曹仁、周泰、王平等將十萬兵馬;張合軍團,張嶷、陳武、孫翊等將十萬兵馬;張飛軍團,嚴顏、李嚴、王雙等將十萬兵馬;共五十萬兵馬,火速趕往夷州集合。

徵西軍除馬騰軍團,餘兵改為徵東二兵團,關羽為主將,郭嘉為軍師,魏延、周倉為副將,中軍十萬兵馬;統呂布軍團,廖化、高順、紀靈等將十萬兵馬;曹彰軍團,朱恆、霍峻、李典等將十萬兵馬;夏侯淳軍團,孫韶、諸葛誕、曹洪等將十萬兵馬;夏侯淵軍團,陳泰、樂進、臧霸等將十萬兵馬;共五十萬大軍,火速趕往夷州集合。

調孫策部十萬士兵併入水師,調將領丁奉、文聘、全琮、孫權、顏良等充實水師。周瑜水師改為徵東三兵團,周瑜為主將兼軍師,顏良、孫權為副將,中軍十萬兵馬;統黃蓋軍團,蔡瑁、徐盛、張允等將十萬兵馬,孫策軍團,丁奉、文聘、全琮等將率十萬兵馬,甘寧軍團,凌、蔣欽、韓當等將率十萬兵馬,共四十萬大軍。

任命譚雄為姜維副將,曹真為馬超副將,蘇飛為龐德副將,六將共率十五萬兵馬,組成機動兵力,駐守夷州。任命許褚、文鴦為典韋副將。三將率親兵五萬隨金旋御駕親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