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四百九十四章世界之都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益州為何會出現這種局面,段秀實雖然具體並不清楚,不過他很快就在心中推測出了一個大概,趙飛龍只怕是要救濟這些難民。這個念頭讓段秀實在心中對趙飛龍產生了點好,畢竟此人做著原本朝廷都束手無策的事情。

百姓無罪,影響段秀實最重的思想,便是孟子的民貴君輕思想。在他的心中,掌天下者能讓百姓過上國泰民安的子,才是一個好皇帝。在君臣、父子倫理道德的社會中,段秀實絕對是一個異數,他對儒家髓思想解讀非常的深。

踏踏聲中,御龍傲天一行十六騎在萬軍面前毫無懼,剛毅沉著的臉龐在明晃晃的刀海劍山之中看不出有任何的膽怯,護送著勉強看起來還算平靜的新任大內總管李德成朝李光弼馳騁而來。踏踏清脆的聲音,合著人們的呼,敲擊在所有人心頭,在刺目的陽光之下卻受不到一絲溫暖,這怪異的差別讓人煩躁。

整個戰場與剛才的沸騰相比已經相對靜止,光武鐵騎猶如潑在玻璃上的水動作有秩地很快全部都收了回去。在戰馬不安的抬踢跳動中,所有人的目光隨著他們的行進而轉移著,毋庸置疑,此時雙方所有人的眼睛都放在了這十七人的身上。

經過一翻折騰,光武軍彷彿是瀉了氣的皮球,已經失去了原本凶神惡煞的樣子。此時他們更多的是對局勢的關注,畢竟有很多將領的家眷,隨著聖駕一起來到的益州為質。可以說,趙飛龍此時不但佔據著正統之名,而且手中掌握著大唐軍隊許多將領的家眷,他有足夠的籌碼,讓天下大軍儘快地收回到手中。

這一幕讓人彷彿回到了一個多月之前地吐蕃,同樣是以少勝多的長途奔襲。改變了整個局勢,讓原本需要漫長的對決,很快分出高下。不同於吐蕃內部兵力懸空,大唐是在柔然主力大軍勢不可擋的推動下,還沒有來得及建立起完整的防禦體系,更被趙飛龍從內部瓦解了大唐各派的勢力。兩次奔襲改變了整個天下的局勢,趙飛龍對新歐帝國地傳送陣怎麼會不忌憚?

在彼此的冷冰冰的打量之中。御龍傲天一行帶著龐大的氣勢,毫無畏懼地橫掃開挑釁地夾擊著他們的光武軍將士,朝李光弼越靠越近。冰冷地對視之中戰場上陷入了一片冷寂,李光弼不愧為一個名將,很快便控制住了自己的負面情緒。憤怒的表情已經收斂了起來,取而代之的是滿面的淡然。…秀實上前接旨!”在數萬雙眼睛地註釋下,李德成尖銳驕傲的聲音,迴盪在整個戰場道。

這聖旨來得時候也太不合禮制了。所以引了雙方將士的注意。在御龍傲天龍威地影響下,李德成在到達李光弼面前時已經徹底恢復了膽氣,畏懼之頓消。睥睨地盯著前方光武軍的將領。

大唐宦黨的存在,並且很大程度上對朝政的控制,讓太監們一直都是橫著走的,何曾有過仰人鼻息的時候。雖然如今宦官的勢力遭受沉重打擊,不過這種長久積累起來的霸道,還是讓李德成迅速恢復了扯高氣昂地驕橫,從與李光弼宣讀聖旨的舉動中就可以看出。

李光弼與段秀實動作恭敬地策騎出前三步,穿著一身古銅盔甲。李光弼目光如炬地盯著御龍傲天看了片刻,才滑到李德成身上,在馬上一抱拳頭道:“本帥軍務在身,不便下馬行禮,請使者宣旨。”李德成正想呵斥李光弼擺擺威風。突然意識到如今局勢已經不同,悄悄地斜視了一眼御龍傲天。不敢在有耽擱,聲音尖利地道:“肅宗文明武德大聖大宣孝皇帝,至德三年八月九,承命總理國家軍國大事,攝政王趙飛龍有旨,武穆郡王李光弼、西川防禦使段秀實接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整個戰場鴉雀無聲,只剩下一幅狐假虎威樣子的李德成尖銳的聲音迴盪在整個益州外的戰場,光武軍將士從上到下全都在認真地聽著這道聖旨。李光弼聽著李德成地宣讀,竟然絲毫不表情,平淡的而深邃地目光之中,恭敬卻毫無誠意地聽著這道聖旨。

李光弼看似平靜,其實他心中卻掀起了滔天的巨,現在可以證實的一個問題便是不但滿朝文武百官的家眷,連皇帝陛下於上皇都已經落入到了趙飛龍的手中。

柔然敢於開城門,放任百姓進出,說明柔然對益州的控制頗深。然而益州本就有十數萬口,加上如今隨駕而入的百官眷屬,宮廷匠師,隨軍商旅,現在只怕不下二十萬口,柔然憑藉什麼手段,能夠短短時間內解除兩萬多神龍軍,三千多宮廷衛武裝後又控制了整個益州的百姓呢?

李光弼已經越來越清醒,作為大唐帝國的兵馬副元帥,他此時若還以為趙飛龍利用難民向他示威的話,那他就太名不副實了。李光弼心中清楚,這道聖旨才是趙飛龍毫無疑問的示威,從這道聖旨中,李光弼解讀出了趙飛龍的傲氣。面對外敵入侵趙飛龍只要順從,任何人只要麼順從,服從與民族大義,要麼自己只有叛亂,無論如何,趙飛龍並不怕戰爭,否則他不會將邊疆敵侵與傳說中的事情說出來。

這些讓對龍騰軍情況瞭解不是很嬸的李光弼十分驚疑,他不知道趙飛龍苦苦迫自己,若是真槍實刀的大戰,他趙飛龍有什麼手段與自己叫板。這個未知讓李光弼頓時猶豫了起來,關於趙飛龍的各種情報在他的腦海之中不斷地閃過,讓李光弼臉上一片陰霾。任委於秀寧、及其朕之賢婿華夏族族長趙飛龍,望卿等能好生輔佐,…戮力以免,當示神威,欽此!”在李德成一聲拖長的聲音之中,所有目光全都轉移到李光弼身上。等待著他的選擇。氣地望著李光弼,壓著鼻音道:“上前接旨吧!攝政王殿下與兼國公主殿下,受陛下寄予厚望,全權處理帝國軍政大事,違抗旨意便是抗旨造反,大人名威聲隆,莫要晚節不保。”很顯然。這李德成已經聰明地選擇了尊趙飛龍為主,替趙飛龍勸說起李光弼來。李德成雖然身份卑微,然而作為皇帝身邊的內侍,他的話中出來的信息,李光弼卻不得不予重視。

此話一處。李光弼身邊地書記官員疑問地望著他,只待他應承下,便立即上前接旨。猶豫不決的李光弼還在權衡著,從益州城內又飛出八十一騎,這對鐵騎的聲勢比御龍傲天他們還要盛大。十數展鑲金黃龍旗一字擺開,八十一匹清一的棗紅大馬高大威武,奔馳之間虎虎生威。光弼、段秀實上前接旨!”尚距離二里多遠,這道聖旨宣讀使已經高聲地喊了起來,紫衣華蓋,這道聖旨的規格更高。接連兩道突如而來的聖旨,已經完全壓下了光武軍的氣焰,將光武軍地士氣完全擊垮了…----分割線------阿拉伯帝國首都,繁榮熱鬧的報達城,因為帝國對中土大唐的出征顯得更加的繁忙。無數兵器作坊徹夜打造著兵刃,一車車糧草順著報達城發達的通網絡運向東方。就在今天帝國宣佈要再次東征,完成五十多年來未完成地壯舉,這個消息有人歡呼有人罵,而歡呼無疑是主

戰爭對於第三國來說。更多地意味著是商機,在報達城外。聚集著來自希臘、中國、印度、腓尼基、拜占庭,不,應該是聯合了法蘭克帝國後組建的新歐帝國、以及北非等世界各地的商船。阿拉伯帝國重視商業的傳統,讓他們不會干涉任何正常的商業往,即便是宣戰,他們也沒有扣押來自大唐地商船,不過設置了諸多的限制。

成堆成堆的埃及優良大米、小麥,從非洲東部運來地無數象牙、金粉和黑奴,從斯堪的納維亞和俄羅斯運來的蜂、黃蠟、皮和白奴。從中國運來的瓷器、絲綢和麝香;從印度和馬來群島運來的香料、礦物、樹木和染料;從中亞細亞突厥人的地區運來的紅寶石、青金石、織造品和奴隸,歐洲的黃金、木材、‮物藥‬。

世界各地地文明與財富全都驚人地向這裡瘋湧著,絲毫沒有受到對中國大唐戰爭的影響,反而更加的昌盛。這一宗宗的易,充分地顯示出了阿拉伯帝國連接東西方文明,地處中西南北要道長廊的巨大優勢。也正是因為海納百川般收著來自世界各個地區地文明,鑄就了阿拉伯帝國的今地跨三大洲地強盛。同時也讓阿拉伯帝國不同與大唐文明的內斂,他們對征服有著非常強烈的願望,一次次的征服,已經讓他們嚐到掠奪的甜頭。

對於世界來說,傳說中的中國是一個富饒強大的國度,經過阿拉伯帝國商人的傳唱,中國的財富遠揚世界各地。那裡有數不盡的財富,遍地都是黃金白銀。那裡有無數可供驅逐的的人口,富饒肥沃的土地,種出可供全世界吃飽飯的糧食。那裡的美女如海灘上貝殼,那裡的牛羊猶如天空中接天蔽的白雲,那裡的珍貴的絲綢多得去為樹木做衣服,要知道最高檔的絲綢在歐洲是與黃金等價的。

對於中國阿拉伯帝國一直有一種瘋狂的執念,毫無疑問,阿拉伯人的最大的敵人是拜占庭人,而阿拉伯帝國最想征服的國家卻是強盛的大唐帝國。這個國家的財富讓任何人都垂涎三尺,而這個國家的強大卻足以讓任何貪婪的人為他的貪婪而終結,令人膽懼。

以往的試探讓阿拉伯帝國付出了之前從未有過的代價,一度甚至讓大唐反擊攻到國都。現在帝國之所以再次提起勇氣進攻這個強大的國度,是因為這個巨人他生了重病,趁他病,要他命,這一直是阿拉伯帝國對外的信條,正是這個信條,讓阿拉伯帝國一次次取得戰爭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