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公元前三百六十二年秋,黃河西岸的少梁山地,打了一場罕見的惡仗。
戰事已經結束。秋天的暮中,紅
衣甲的步兵騎兵已經退到主戰場之外的南部山頭,大纛旗上的“魏”字尚依稀可見。主戰場北面的山頭上黑濛濛一片,黑
旗甲的兵團整肅的排列在“秦”字大纛旗下嚴陣以待,憤怒的望著南面山頭的魏軍,隨時準備再次衝殺。南面山頭的魏軍,也重新聚集成步騎兩陣,同樣憤怒的望著北面山頭的秦軍,同樣準備隨時衝殺。血紅的晚霞在漸漸消退,雙方就這樣死死對峙著,既沒有任何一方撤退,也沒有任何一方衝殺,谷地主戰場上的累累屍體和丟棄的戰車輜重也沒有任何一方爭奪。就象兩隻猛虎的凝視對峙,誰也不能先行脫離戰場。
這是一次奇特的戰爭,沒有勝負,兩敗俱傷。
黑軍團由秦獻公嬴師隰親自統率,半
戰中斬首魏軍五萬。嫡子嬴渠梁率死士三百,直突敵陣中心,一舉俘獲了魏軍統帥公叔痤!按照戰國初期的用兵規模和評價標準,這算是一場特大勝利了。出人意料的是,魏軍在統帥被俘後非但沒有潰散,反而拼命回捲,企圖搶回統帥。秦獻公眼見長子嬴渠梁的三百死士陷入紅
魏軍的汪洋大海,情急之下,長劍揮動,親自率領五千
銳騎兵衝入敵陣接應兒子。兩軍會合,士氣大盛。嬴渠梁一馬當先,率死士衝出重圍。秦獻公斷後阻擊,眼見要脫離魏軍,卻被一支冷箭
中背心。秦獻公通徹心肺,一聲低吼,幾乎跌落馬下。此時嬴渠梁已經將公叔痤
於後軍大將,率死士反身殺回。秦軍在嬴渠梁率領下大舉衝殺,一氣將魏軍殺退到三里之外。回來再看公父,秦獻公背心的箭頭竟深入五寸有餘,周圍已經滲出一圈黑暈。隨軍太醫急得大汗淋漓,卻不知如何下手?
秦獻公面蠟黃,伏在軍榻低聲道:“渠梁,撤軍…櫟陽。”便昏了過去。
“是否毒箭?”嬴渠梁滿眼淚光,卻沒有慌亂。
太醫急忙點頭:“這是魏國的狼毒箭,一時難解。”
“敢拔除麼?”
“近箭疾,鐵簇深入五寸有餘,斷不可拔。”太醫搖頭。
嬴渠梁環視帳中大將,向一員威猛的將領拱手道:“大哥,斷箭吧。”青年將領是秦獻公的庶出子,嬴渠梁的長兄,叫嬴虔。他手中那柄彎月形的長劍極為奇特罕見,聽得嬴渠梁招呼,他走到公父身後,拔出長劍立定,雙手不微微顫抖。要知道,箭簇深入
體,箭桿的受力處便在背心傷口,稍不留神使箭桿晃動帶動箭簇,公父立時便有
命之憂。況且魏國的兵器打造得極為
細,長箭桿用上好的硬木製作,又反覆刷過幾遍桐油大漆,鋥亮光滑,尋常刀劍
本難以著力。縱然這柄彎月長劍是神兵利器,可也沒斬削過此等箭桿,安知沒有萬一?嬴虔緊張得頭上冒汗,內心暗暗禱告:“天月劍哪天月劍,救公父一命吧。”凝神定力,揚起天月劍輕輕一揮,只見一道光芒閃爍——劍刃尚未觸及,箭桿已被劍氣悄無聲息的切斷!嬴虔左手疾伸,凌空抓住斷開的箭桿,再看公父,竟是絲毫沒有察覺。嬴虔長吁一聲,不
跌坐帳中。
帳中大將們也同時輕輕的“啊”了一聲。
嬴渠梁鎮靜如常,吩咐道:“立即班師。誰願斷後?”嬴虔一躍而起“斷後我來。不殺暗箭魏狗,嬴虔提頭來見!”
“大哥,”嬴渠梁低聲道“公父重傷,目下當以大局為重,不能戀戰。敵不追,我不動。堅守一夜,明立即撤回,萬莫意氣用事。我在櫟陽等你。”嬴虔猛然醒悟“好。大哥明白了,明
回軍。”嬴渠梁立即吩咐帳中諸將:“前軍子岸開路,長史公孫賈領中軍護衛國君,其餘諸將皆隨中軍護衛。我自率三千鐵騎押後。立即拔營班師。”眾將一聲答應,大步出帳,少梁北面的山地頓時緊張忙碌起來。
烏雲遮月,秋風蕭瑟。秦軍陣地依然是軍燈高挑,刁斗聲聲。對面山頭的魏軍也是篝火軍燈,一片嚴密戒備,等著在明的
戰中奪回主帥。魏國軍法:主帥戰死,將士無罪;主帥被俘,三軍大將並護衛親兵則一律死罪。如今丞相兼統帥的公叔痤被秦軍生擒,不奪回主帥,誰敢撤軍?魏國將軍們判斷,秦人好戰,國君受傷後定然是惱羞成怒,來
一定會進行復仇大戰,絕沒有乘勝撤軍的道理。今夜第一等大事是養
蓄銳,明
大戰,才是真正的你死我活。那時侯,人們還不大擅長偷營劫寨之類的雕蟲小技,還延續著
秋車戰時期堂堂之陣正正之旗的正面決戰傳統,休戰就休戰,絕少有一方會乘著黑夜休戰之機偷襲對方營寨。戒備歸戒備,那是大軍駐紮的必然形式,魏國軍營還是迅速淹沒於無邊無際的鼾聲之中。
太陽初升,秋霜晶瑩。魏軍埋鍋造飯飽餐一頓後,剩餘的八萬鐵騎出營結陣,準備向秦軍發起搶奪主帥的死戰。按照規則和傳統,秦軍也應該結陣而出,雙方同時向中央谷地開進,一箭之地時雙方扎住陣腳,主將出馬對話宣戰,然後便發動衝鋒,決勝當場。今事卻頗為蹊蹺,秦軍營寨炊煙裊裊,戰旗獵獵,卻遲遲不見出營結陣。魏軍副將,目下的代理統帥,是魏惠王的庶出弟魏卬,人稱公子卬,不到三十歲,雖是第一次帶兵打仗,卻自視極高。此刻他身披大紅斗篷,在馬上遙望秦軍營寨,冷冷笑道:“再等半個時辰,讓那些窮秦做一回飽死鬼!”半個時辰過去了,秦軍營地還是沒有動靜。公子卬舉劍大喝:“大魏軍已經仁至義盡,衝上山去,誅滅秦軍,殺——!”牛角號淒厲長鳴,公子卬一馬當先,紅
鐵騎
水般捲上北面山地,片刻間便踏破了秦軍營寨的鹿角屏障。
可是,所有的魏軍騎士都愣住了,怒吼和殺聲驟然凍結,一片可怕的沉默。
秦軍營地空蕩蕩一無長物。土灶埋了,帳篷拔了,惟有枯黃的秋草和虛的旗幟在蕭瑟的秋風中搖曳。秦軍唯一的棄物,便是營寨邊緣的旌旗和一堆堆溼柴濃煙。
“嬴師隰!膽小鬼——!”公子卬憤怒的吼聲在山谷迴盪。
魏軍想不到的是,秦軍主力早已經在入夜時分從容撤退,回到了櫟陽。嬴虔的斷後騎兵也在黎明時分悄無聲息的退出了戰場。太陽昇起時,嬴虔的五千鐵騎已渡過了洛水,向西南的櫟陽縱馬疾馳。魏軍縱想追趕,也是為時已晚了。
嬴虔心急如焚,不斷猛坐下戰馬,只想早點兒趕回櫟陽。按照他的心
,一定要打一場硬仗,抓住那個施
冷箭的魏狗回去在公父面前祭旗。然而嬴渠梁的一番叮囑卻使他悚然警悟,仔細一想,更是後怕。公父重傷,危在旦夕,嬴渠梁的太子地位又沒有明確,安知不會在瞬息之間發生肘腋之變?如果沒有他們兄弟聯手,說不定五十三年前的秦國內亂將會再度重演。
秦國從被周平王封為西部諸侯三百多年來,極少發生內亂。但是在五十三年前,秦靈公逝世,嫡子嬴師隰只有五歲。靈公的叔父嬴悼子倚仗兵權,藉口國君嫡子年幼,便奪位自立為國君。本該繼位的嬴師隰被放逐到隴西河谷去了。嬴悼子就是秦簡公,他在位十五年就死去了。簡公的兒子繼承了國君,稱為秦惠公。秦惠公做了十三年國君,又死了。他的兒子繼位,就是秦出公。出公即位第二年左庶長嬴改發動政變,將出公和太后沉到渭水溺死,接被放逐的嬴師隰回國都雍城做了國君。嬴師隰這時已經三十五歲了,長期遠離權力中樞,在雍城的
基已經很是薄弱。但嬴師隰卻在邊陲遊牧的
礪生活中磨練出堅韌的意志和深沉的
格,並結
了秦軍中許多將領。他即位後決意改變秦國的貧弱國勢,第三年便將國都東遷到櫟陽,引起舉國震驚。一則是世族上層覺得嬴師隰有意擺脫他們的控制,二則是國人覺得離魏國大軍的鋒芒太近。朝野惶惶的時刻,嬴師隰卻沒有絲毫退卻。他祭奠宗廟,慷慨立誓:東遷櫟陽,就是要奪回秦國在三十年中失去的河西之地,將魏國趕回黃河東岸,趕出函谷關!嬴師隰的復仇壯志使秦國軍民大為振作,國人同仇敵愾衷心擁戴,世族上層悻悻沉默。也是,世族能有何理由反對這種順應民心的復仇壯舉呢?魏國從魏文侯任用李悝變法後,國力大增,又用吳起做了上將軍對諸侯作戰。三十年間,吳起率領魏國鐵騎攻下函谷關,大小六十四戰,奪取了秦國黃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將秦國壓縮到了華山以西的狹長地帶。函谷關失守!少梁山地的龍門渡口同樣失守!秦國的門戶
開!若非吳起被魏國群小陷害而被迫逃到楚國,秦國真有可能被魏國
滅。雖然如此,魏國仍然沒有停止對秦國的蠶食。秦國面對魏國的攻勢,竟然沒有絲毫的還手之力。秦出公剛一繼位,便商議放棄關中,退回隴西重新做半農半牧的邊陲部族。
當此之時,秦獻公嬴師隰振聾發聵,一掃陰霾,豈能不獲得舉國擁戴?
東遷櫟陽以後,嬴師隰宵衣旰食勵圖治,親自率領秦國軍隊和魏國大軍展開了長期惡戰。二十年中打了大大小小三十多仗,竟然沒有一次敗績。最大的一次勝利是前年黃河西岸的石門之戰,一戰消滅魏軍六萬,將魏國人趕出了函谷關,收復了秦國東部門戶。那次要不是趙國出兵救援魏軍,秦軍完全有可能一舉收復河西全部土地。石門大捷,天子周顯王派遣特使慶賀,賞賜給秦獻公一套高貴的戰神禮服——黼黻,那是在最名貴的彩絲上繡出青
戰斧和黑白神秘圖案的統帥披風與一套盔甲。這次的少梁大戰,秦獻公的本意是收復龍門渡口,徹底將魏國人趕出河西。若非秦獻公突然中箭重傷,少梁大戰就是又一個石門大捷,秦國將一舉恢復秦穆公時的大國地位。
上天啊上天,莫非你有意亡秦?心念電閃,一陣冰涼滲進嬴虔的脊樑。
嬴虔的馬隊是秦國久經錘鍊的銳騎士,長途奔襲是行家裡手。渡過洛水後,嬴虔命令一個千人隊在洛水西岸埋伏,若魏軍萬一追來,則半渡擊之,迫使魏軍撤退。他自己則率領四千鐵騎馬不停蹄的向櫟陽奔馳。
櫟陽是櫟水北岸的一座小城堡,距離東北方向的洛水只有二百餘里。兩個時辰後,櫟陽東門的黑箭樓已經遙遙可見,再翻過一道山樑,就可進入櫟陽城了。這時,嬴虔扎住馬隊,將他的副將和四個千夫長招到馬前慷慨道:“國君箭傷甚重,生死不明。櫟陽城內難保不生變故。為防萬一,我決意留下三千鐵騎,連同洛水退回的一千鐵騎,隱蔽駐紮在這道山樑之後。餘下的一千鐵騎隨我入城。三
內的任何時候,但見城內升起狼煙,便立即殺入櫟陽。諸君可有他意?”
“但聽將軍號令!”副將和四個千夫長齊聲應命。
“好!副將景聽監令:自即刻起,你便是城外駐軍總領。若櫟陽有變,你可持此兵符調集櫟陽之外的任何兵馬,包圍櫟陽,直至新君嬴渠梁平安即位!”
“景監遵命!”年輕英武的副將雙手接過兵符,昂高聲道:“赳赳老秦,共赴國難!”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四個千夫長異口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