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第四節繁難國葬學問騰挪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记住【私章小說網】:4ZXS.COM

“卜師鑽龜而卦,其象不明,無可奉告。”蔡澤默然思忖片刻道:“三位老太皆以為宗廟陵墓不宜東遷,我自當謹慎從事。然昭襄王遺願也是鑿鑿在目,終歸不能做過耳輕風。蔡澤敢問三太:若得何等情勢出現,方可東葬昭襄王?”三太一時語。蔡澤之言也有道理,作為奉詔大臣,先王遺詔不能置之不理;更有自古以來的習俗:葬地首從死者遺願,死者但有遺言,後人若無非常理由皆應遵從;尋常庶民尚且如此,況乎一國之王!方才三人所說都是情勢之理,而沒有涉及死者遺願。而如果改變死者遺願,自然得有非同尋常的理由。反對理由三人方才已經說完,一時如何想得出非同尋常的理由?蔡澤問話顯然已經想到了這一點,所以問話便是相反一個方向:此事有無迴旋餘地?要得怎樣才能使昭襄王東葬?如果回答,事實上便是順著完成死者遺願的方向說話,若不做回答,便顯然有不敬先王遺詔之嫌,三位老太一時便沉起來。

“三位老太,此事尚可商榷。”蔡澤見三人無話,便和緩笑道“老太史之說,在國事情勢不許。老太廟之說,在禮法成例不許。老太祝之說卻是三分,一認東遷利於事功,二認當循祖地,三認卦象不吉。蔡澤總而言之:國事情勢大體尚安,不足棄置先王遺願;禮法成例祖地之說,於變法之世不足以服人;惟卦象一說尚可斟酌。蔡澤之意,若得卦象有他說可以禳解,先王東葬便無大礙,三位老太以為如何?”

“此法可行。”老太祝先點頭認可。

“也好,先解了卦象再說。”太史令與太廟也跟著點了頭。

蔡澤頓時輕鬆,與三太約定好次會聚太廟參酌卦象,便匆匆進宮去了。

嬴柱聽完蔡澤稟報,心中喜憂參半,喜得是在喪葬大禮上的三個要害大臣還有轉圜的餘地,憂得是這莫名卦象究竟何意?戰國之世雖不象秋那般逢國事必得占卜,卻也是大事必得求兆。所謂求兆,一是天象民諺童謠等天人變異,二是山川風雲等各種徵候變異,三便是占卜。前兩種徵兆可遇不可求,許多大事便要靠占卜預聞吉凶。先王喪葬為邦國禮儀之首,諸多環節都要占卜確定。太祝府的卜人署專司占卜,如今得出一個不明卦象,傳之朝野豈非徒生不安?思忖再三,嬴柱提出要親赴太廟聽卜人解說卦象,蔡澤欣然贊同。

清晨,三太在太廟石坊口到新君與蔡澤車駕,便轔轔進了太廟。君臣在正殿拜祭之後,太廟令便對太祝肅然一躬出東道之職。老太祝肅然還禮,復從容前行,領著君臣幾人徒步進了松柏林中的卜室。戰國之世各國王室占卜的職司程式大體都是三太共事:直接占卜的“卜人”隸屬太祝府,國事占卜的地點卻在太廟正殿,太史令則必須在場筆錄入史;占卜之後的卦象,須得永久保存在由卜人掌管的太廟的卜室,供君主與相關大臣隨時參酌。也就是說,太祝府職司占卜並卦象保存,太廟府職司占卜場所,太史府職司筆錄監督。一事而三司,可見其時占卜之尊崇。

朝陽已在半天,卜室正廳卻一片幽暗。裝滿各種卜材的高大木櫃環繞牆壁,正中一口六尺高的青銅大鼎香火終不息。繞過正廳大屏再穿過頭頂一片藍天的幽深天井,便進了一座靜穆寬綽但卻更為幽暗的石室,這便是尋常臣子本不能涉足的卦象藏室。室內三面石牆三面帷幕,中央一座香案,兩列四盞銅人高燈、六張寬大書案,靜謐得山谷一般。

嬴柱君臣拜罷香案堪堪坐定,一個鬚髮霜雪布衣竹冠的老人便從深處過來肅然一躬,回身走到東牆下向前石壁一摁,一面可牆大的帷幕無聲地滑開,整齊鑲嵌在青石板上的一排排卦象便赫然眼前!老人對著石板高牆又是肅然一躬,雙手捧下頭頂石板格中的一面龜甲,仔細卡進了一張與人等高的帶底座的大木板。老人方得回身,已經有兩名年輕吏員將木板抬到了大廳正中。

“卜人稟報秦王:此乃十月正所得鑽龜卦象。”老人用一蒼黃細亮的蓍草在三尺之外指點著裂紋奇特的龜板“龜紋九條,間有錯,指向方位全然不明,無從判定吉凶也。卦象推前。秦王細加參酌。”隨著卜人吩咐,兩張大板同時推到了嬴柱案前。

嬴柱睜大了眼睛仔細端詳,也看不出龜甲裂紋與曾經見過的龜卜卦象有何異同?不便皺起了眉頭:“三位老太學識淵博,可能看出此卦奧秘?”三顆白頭一齊搖動,異口同聲一句:“臣等多次揣摩,無從窺其堂奧。”

“綱成君以為如何?”蔡澤端詳已久,饒是雜學淵博且自認對《易》學揣摩甚深,然卻對眼前這令人目眩的紋線看不出些許頭緒來。大凡龜卜甲板,紋線最多三五條,大部分都只有一兩條,其長短、曲直、指向及附帶裂口,大體都有數千年傳承的卜辭作為破解憑據,多識駁雜者往往都能看出幾分究竟來。然則目下之龜板裂紋多達九條,長短不一且偶有錯與裂口,竟是聞所未聞!蔡澤正在沉無話,卻見老卜人盯著卦象嘴角搐了幾次,心下猛然一亮,趨前便是深深一躬:“老卜人乃徒父之後,累世掌卜,敢問可曾見過此等卦象?”蔡澤的謀劃是,若老卜人也回說不知,便動議此卦做“亂卦不解”如同“亂夢不佔”一般。

“老朽遍查國藏卦象,此卦恰與秋晉獻公伐驪戎之卦象無二。”老卜人一開口語出驚人,三太聽得大皺眉頭。蔡澤也是心下一沉,便不想再問下去了。晉獻公乃秋多事之君,此等異卦現於他身焉能有吉兆?然素來只讀醫書而生疏於史蹟的嬴柱卻陡然振作拍案:“好!參卦也是一法。那副卦象可在卜室?”老卜人一點頭,兩個年輕吏員便從卜室深處推來了一方木板,中間卡著一片已經發黃的碩大龜甲。大板立定案前,君臣幾人一齊注目,新老兩片龜甲的裂紋竟是一般無二!

“晉獻公龜甲有解?”蔡澤立即追問了一句。

“其時史蘇為晉國卜史,學問玄遠,實非我輩能及也!”老卜人慨然一嘆旋即漠然,淡淡的語調回蕩在幽暗的廳堂,說起了一個遙遠的故事“晉獻公五年,晉出兵伐驪戎。史蘇大夫龜卜得此卦象,解為‘勝而不吉’。獻公問,何謂勝而不吉?史蘇對曰,‘挾以銜骨,齒牙為猾,主紋捽,兆為主客勝,是謂勝而不吉也。’秦王且看,此處便是‘骨猾’卦象。”順著老卜人枯瘦的手指與細亮的蓍草,嬴柱君臣對龜甲板上的紋路終於看出了些許眉目:兩條稍顯大的紋線扶搖向上,中間突然橫生出一個短而的裂口,裂口兩端各有一塊裂紋恍若人齒;兩齒間又穿進一條短紋線,恍若人口銜骨;兩條大紋線越過“人口”相合,挽成了一個奇特的圓圈!

“後來應驗否?”嬴柱不了一口涼氣。

老卜人道:“晉獻公不信,斥其子矛攻子盾,遂發兵,攻陷驪戎,得驪姬姐弟還國。驪姬妖冶,獻公立為夫人,生子奚齊,驪姬弟生子卓子。驪姬姐弟謀晉國大政,結佞離間公室,自此晉國內亂頻生:太子申生為驪姬陷害,被迫自戕;諸公子盡遭橫禍,惟公子重耳與夷吾出逃;獻公在位二十六年死,奚齊繼位遭朝野物議,權臣裡克殺奚齊,卓子再繼位,覆被裡克所殺;公子夷吾在齊秦兩國護送下回晉即位,剿滅裡克一黨,然終為大亂之局;夷吾死後若非文公重耳復國,晉國滅矣!”

“這便是相勝勝而不吉?”蔡澤鐵青著臉。

“晉勝一時,而國亂數十年殺戮不斷,勝而吉乎?”

“卜人之意,本次龜卜也是勝而不吉?”嬴柱忐忑不安地追了一句。

“卦象同,老朽不敢欺瞞也。”

“果真勝而不吉,與國葬卻是何意?”老太祝顯然是要卜人說個明白。

“昭襄王改葬,或能國運興,然預後不吉。”老卜人淡淡一句蔡澤一瞄,見太史令太廟令一副打定主意不開口的模樣,便走過來對嬴柱耳語了幾句。嬴柱便站了起來說聲今到此,大袖一甩徑自去了。出得太廟,嬴柱緇車直奔駟車庶長府。蔡澤隨後趕到時,嬴柱與駟車庶長已經在相對啜茶了。

“敢問老庶長,兩年前可是陪同昭襄王最後西巡?”蔡澤就座便問。

“錄之國史,綱成君明知故問也!”

“國史載:其時昭襄王郊見上帝。不知可曾留有遺詔?”

“綱成君何有此問?”老庶長卻是不置可否。

“蔡澤推測當有遺詔,無得有他。”

“主葬大臣既然過問,老夫便實言相告:先王確曾留下金匱密書。”

“王叔何不早說?”皺著眉頭的嬴柱有些不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