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1361-137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1361]就沈一貫的政績而言,在史書中也就是個普通角,但事實上,這位仁兄的歷史地位十分重要,是明朝晚期研究的重點人物。

因為這位兄弟的最大成就,並不是搞政治,而是搞組織。

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工作期間,除了常政務外,他一直在幹一件事——拉人。

怎麼拉,拉了多少,這些都無從查證,但有一點我們是確定的,那就是這個組織的招人原則——浙江人。

沈一貫,是浙江四明人,在任人唯親這點上,他和後來的同鄉蔣介石異曲同工,於是在親信的基礎上,他建立了一個老鄉會。

這個老鄉會,在後來的中國歷史上,被稱為浙黨。

這就是沈一貫的另一面,他是朝廷的首輔,也是浙黨的領袖。

應該說,這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因為你必須清楚地認識到這樣一點:在萬曆年間,一個沒有後臺(皇帝),沒有親信(死黨)的首輔,是絕對坐不穩的。

所以沈一貫幹了五年,葉向高幹了七年,所以趙志皋被人踐踏,朱賡無人理會。

當然,搞老鄉會的絕不僅僅是沈一貫,除浙黨外,還有山東人為主的齊黨,湖廣人(今湖北湖南)為主的楚黨。

此即歷史上著名的齊、楚、浙三黨。

這是三個能量極大、戰鬥力極強的組織,因為組織的骨幹成員,就是言官。

言官,包括六部給事中,以及都察院的御史,給事中可以干涉部領導的決策,和部長(尚書)平起平坐,對中央事務有很大的影響。

而御史相當於特派員,不但可以上書彈劾,還經常下到各地視察,高級御史還能擔任巡撫。

故此,三黨的成員雖說都是些六七品的小官,拉出來都不起眼,卻是相當的厲害。

必須說明的是,此前明代二百多年的歷史中,雖然拉幫結派是家常便飯,但明目張膽地搞組織,並無先例,先例即由此而來。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謎團。

早不出來,晚不出來,為何偏偏此時出現?

而更有趣的是,三黨之間並不敵對,也不鬥爭,反而和平互助,這實在是件不符合傳統的事情。

存在即是合理,一件事情之所以發生,是因為它有發生的理由。

有一個理由讓三黨陸續成立,有一個理由讓他們相安無事。是的,這個理由的名字,叫做東林黨。

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1362]無錫的顧憲成,只是一個平民,他所經營的,只是一個書院,但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個書院可以藐視當朝的首輔,說他們是木偶、嬰兒,這個書院可以阻擋大臣復起,改變皇帝任命。

大明天下,國家決策,都縱在這個老百姓的手中。從古至今,如此牛的老百姓,我沒有見過。

無論是在野的顧憲成、高攀龍、趙南星,還是在朝的李三才,葉向高,都不是省油的燈,東林黨既有社會輿論,又有朝廷重臣,要說它是純道德組織,鬼才信,反正我不信。

連我都不信了,明朝朝廷那幫老巨滑的傢伙怎麼會信,於是,在這樣一個足以影響朝廷,左右天下的對手面前,他們害怕了。

要克服畏懼,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找一個人來和你一起畏懼。

史雲:明朝亡於黨爭。我雲:黨爭,起於此時。

劉廷元、胡士相不是鄭國泰的人,鄭先生這種白痴是沒有組織能力的,他們真正的身份,是浙黨成員。

但疑問在於,沈一貫也擁立過太子,為何要在此事上支持鄭國泰呢?

答案是,對人不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