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說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說 阅读记录

1361-1370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沈一貫並不喜歡鄭國泰,更不喜歡東林黨,因為公憤。

所謂公憤,是他在當政時,顧憲成之類的人總在公事上跟他過不去,他很憤怒,故稱公憤。

不過,他最不喜歡的那個人,卻還不是東林黨——葉向高,因為私仇,三十二年的私仇。

三十二年前(萬曆十一年1583)葉向高來到京城,參加會試。

葉向高,字進卿,福建福清人,嘉靖三十八年生人。

必須承認,他的運氣很不好,剛剛出世,就經歷了生死考驗因為在嘉靖三十八年,倭寇入侵福建,福清淪陷,確切地說,淪陷的那一天,正是葉向高的生

據說他的母親為了躲避倭寇,躲在了麥草堆裡,倭寇躲完了,孩子也生出來了,想起來實在不容易。

大難不死的葉向高,倒也沒啥後福,為了躲避倭寇,一兩歲就成了游擊隊,鬼子一進村,他就跟著母親躲進山裡,我相信,幾十年後,他的左右逢源,機智狡猾,就是在這打的底。

倭寇最猖獗的時候,很多人都丟棄了自己的孩子(累贅),獨自逃命,也有人勸葉向高的母親,然而她說:“要死,就一起死。”但他們終究活了下來,因為另一個偉大的明代人物——戚繼光。。請假兩天各位網友:週末不更新了。

週一恢復更新。

祝大家週末愉快!

當年明月2008年4月12[1363]‮試考‬嘉靖四十一年(1562),戚繼光發動橫嶼戰役,攻克橫嶼,收復福清,並最終平息了倭患。

必須說明,當時的葉向高,不叫葉向高,只有一個小名,這個小名在今天看來不太文雅,就不介紹了。

向高這個名字,是他父親取的,意思是一步一步,向高處走。

事實告訴我們,名字這個東西,有時候改一改,還是很有效的。

隆慶六年(1572),葉向高十四歲,中秀才。

萬曆七年(1579),葉向高二十一歲,中舉人。

萬曆十一年(1583),葉向高二十五歲,第二次參加會試。‮試考‬結束,他的覺非常好。

結果也驗證了他的想法,他考中了第七十八名,成為進士。現在,在他的面前,只剩下最後一關——殿試。

殿試非常順利,翰林院的考官對葉向高十分滿意,決定把他的名次排為第一,遠大前程正朝著葉向高招手。

然而,接下來的一切,卻發生了出人意料的變化。

因為從此刻起,葉向高就與沈一貫結下了深仇大恨,雖然此前,他們從未見過。

要解釋清楚的是,葉向高的第七十八名,並非全國七十八名,而是南卷第七十八名。

明代的進士,並不是全國統一錄取,而是按照地域,分配名額,具體分為三個區域,南、北、中,錄取比例各有不同。

所謂南,就是淮河以南各省,比例為55%。北,就是淮河以北,比例為35%。而中,是指雲貴川三省,以及鳳陽,比例為10%具體說來是這麼個意思,好比朝廷今年要招一百個進士,那麼分配到各地,就是南部五十五人,北部三十五人,中部十人。這就意味著,如果你是南部人,在‮試考‬中考到了南部第五十六名,哪怕你成績再好,文章寫得比北部第一名還好,你也沒法錄取。

而如果你是中部人,哪怕你文章寫得再差,在南部只能排到幾百名後,但只要能考到中部卷前十名,你就能當進士。

[1364]這是一個歷史悠久的規定,從二百多年前,朱元璋登基時,就開始執行了,起因是一件非常血腥的政治案件——南北榜案件。這個案件是筆糊塗賬,大體意思是一次‮試考‬,南方的舉人考得很好,好到北方沒幾個能錄取的,於是有人不服氣,說是考官舞弊,事情鬧得很大,搞到老朱那裡,他老人家是個實在人,也不爭論啥,大筆一揮就幹掉了上百人。

可幹完後,事情還得解決,因為實際情況是,當年的北方教學質量確實不如南方,你把人殺光了也沒轍。無奈之下,只好設定南北榜,誰都別爭了,就看你生在哪裡,南方算你倒黴,北方算你運氣。

到明宣宗時期,事情又變了,因為雲貴川一帶算是南方,可在當年是蠻荒之地,別說讀書,混碗飯吃都不容易,要和南方江浙那撥人對著考,就算是絕戶。於是皇帝下令,把此地列為中部,作為特區,而鳳陽,因為是朱元璋的老家,還特別窮,特事特辦,也給列了進去。

當然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畢竟基礎不同,底子不同,在‮試考‬上,你想一夜之間人類大同,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現在這套理論還在用。我管這個,叫‮試考‬地理決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