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162章嫁給讀書人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看看到了天明,一瞥眼見那肅順趕着一羣騾馬從她車旁走過,懿貴妃這時也顧不得了,便一手掀開了車簾,提高了嬌滴滴的喉嚨喚道:“六爺!六爺!俺的車子破了,求你六爺做做好事,替俺換一輛好的車子罷!”説着,不覺柳眉緊鎖,雙淚齊拋,那肅順正要趲程趕上皇上的車子去,聽了懿貴妃的話,便答道:“在這半道兒上,哪裏來的好車子?俺們等趕到前站再説罷。”説完,便馬上加鞭,急急跑向前面去了。

停一會兒到了一個鎮上,一行車馬一齊停下來打尖。懿貴妃四處留心看時,不見有肅順,便向身旁的太監打聽時,知道他正在皇上跟前奏事。

那太監替他跑去,候肅順奏完了事下來,便上去對他説:懿貴妃要換一輛車子,那肅順聽了,把頭搖了一搖,説道:“現在是什麼時候!我還有空工夫辦關防差使嗎?”第二天,懿貴妃又在路上遇到肅順,瞄貴妃實在支撐不住了,便哭着喚着六爺,要求肅順替她換一輛車子。

肅順聽了,陡地放下臉來,冷冷地説道:“如今在逃難的時候,哪比得上太平子!在這荒山野地裏,到什麼地方去僱新車子呢?不是我説一句不中聽的話,俺勸貴妃還是安分些罷。

在這個時候,有得一輛破車子坐已是萬幸了。貴妃不看見路旁還有許多貴人宮女哭哭啼啼走着的嗎?貴妃可曾看見那中宮坐的也是一輛破車子,和貴妃坐的一模一樣的嗎?中宮不叫換新車子,貴妃卻要換新車子。

貴妃是何等樣人,怎麼可以越過中宮去呢?”肅順説完幾句話,又把鞭子打着馬,飛也似地跑上前去了。懿貴妃這時無可奈何,只得咬牙切齒地罵道:“好大膽的賊,過幾天看俺的手段罷!”不多幾天,帝后和妃嬪皇子一班人到了熱河,在行宮裏住下。一面下諭給恭親王,着他去和聯軍主帥早議和。一面仍着僧、瑞兩軍調兵把守海淀,那僧王把個巴夏禮恨入切骨,他想了一條計策,把巴夏禮誘進營來,伏兵齊起,把巴夏禮擒住,送進京去監起來。

英國公使見捉了巴夏禮,十分惱怒,向恭親王索還巴夏禮甚急。勝保也傳檄江南,叫各軍勤王。一時裏僧王部下的鮑超,袁將軍部下的張得勝,安徽團練苗沛霖,帶了軍隊陸續都到了京裏。

外國兵見中國調來了許多兵士,便也不敢十分胡鬧,只有照會恭親王,限他三天把巴夏禮出來。

恭親王不肯,要他把兵隊退到天津去,才肯開議和局。英國公使也不答應,恭親王無法可想,便邀同周祖培、陳孚恩聯名上奏行在,説外人十分強悍。

咸豐帝身體本來是掏空了的,再加上那天半夜出奔,一路上受了些風寒,到了熱河,病勢越發厲害。孝貞皇后為保全皇帝命起見,所有一切外間事體都一起捺住。

大事叫恭親王在京中便宜行事,小事便沒奈何自己每天看着奏章,時時和端華、肅順兩人商量取決。

又因懿貴妃辦事捷,料事很明,口才也好,筆下也快,便也叫她幫着辦理朝政,每逢到疑難不決的時候,懿貴妃便一言立斷。因此咸豐帝反得逍遙事外,靜心調養。御醫也跟來,每替皇上診脈下藥。

圓明園中養着的幾百頭鹿,這時也送到行宮來,每天吃着鹿血,看看那皇帝的身體一天一天地健朗起來。

總管太監安得海每天服侍着皇上,又領着皇上在行宮內苑裏遊玩。這熱河行宮雖在北地荒涼的地方,但是經過從前幹隆、嘉慶幾朝極意經營,便一樣的花明柳媚,鶯歌燕唱。咸豐帝看了這情景,不覺起了無限慨,他想從前在圓明園中何等風,何等快樂。

如今空落落的一座園子,雖説一般的花嬌柳媚,但是那些六宮粉黛都不在眼前,人,不覺動了無限相思。

是皇后的主意,一切朝廷大事都不叫皇帝知道,總叫安得海帶領太監們伺候着皇上。自己也避開,不常和皇上見面。怕的是皇帝多動情慾,傷害身體。又止懿貴妃和別的妃嬪親近皇帝。皇上見了她們。

想起從前園中的情形,多麼傷心,因此也不願去召幸她們,但是看看皇上的身體一天比一天強健,終在行宮園中養病,閒得無事可做,只是長吁短嘆。

安得海知道皇上的心事,便悄悄地在行宮外面找了幾個粉頭來,陪伴着皇帝,這一來,皇帝卻歡喜起來。

從來做皇帝的睡女人,總是堂堂皇皇的,惟到如今卻是偷偷摸摸地玩着,女人越是偷偷摸摸,越覺得有味。咸豐帝因在行宮裏玩得不舒暢,索由安得海領着悄悄地到宮外嫖院子去。

這熱河地方本來不是個小去處,來往關外的客商很多,平也有幾家娟寮。如今皇上出幸,那文武百官都隨從在行宮裏,使熱河的市場頓時熱鬧起來,那百官們都是不曾帶得家室的,大家都找窯姐兒玩耍去,因此竟有幾家上等的窯姐兒,從天津、北京趕來做買賣。皇上便也悄悄地在這幾家上等窯子裏玩耍。

咸豐帝是久病之後,身體不曾復原,如今在窯子裏夜縱樂,早把個身體更掏虛了,到了秋初時候,竟狂吐起血來。把個孝貞後和滿朝文武急得走投無路,傳了三四個御醫進去,夜診脈處方。

雖説把吐血止住了,但是那身體看看一天瘦弱一天。咸豐帝知道自己是不中用了,便把孝貞後和懿貴妃傳進來,夜陪伴着,又常常問起孝貞後那聯軍的事體。

孝貞後起初勸他不必勞心,且管養病。無奈咸豐帝一定要看奏章,孝貞後拗他不過,便把外間送進來的奏摺,每由懿貴妃在牀前朗聲誦讀給皇帝聽。

才知道恭親王和各國公使商量,改在通州會議,外國人也不答應。皇上嚴諭恭親王,須不失朝庭體面,那恭親王便不敢輕言講和。兩面相持不下,英法聯軍便惱怒起來。

要立刻攻入海淀。所有皇宮左右的衞軍隊,見外國兵來了,便一齊潰散。恭親王站腳不住,便逃到廣安門外長辛店去躲避。

由瑞麟出面,和步軍統領文祥商量,把巴夏禮釋放出來,誰知這巴夏禮因為被中國皇家監,心中又慚愧又憤怒,他出來的時候,忿無可,便悄悄地走到圓明園裏去放一把火。

這時御林軍已逃得一個不留。園裏的太監們見皇上走了,他們也散了桃園,個個回家去了,所剩幾個老弱婦女在園裏,有誰能救得這火?這時西風又大,園裏的亭樓造得密密層層,一霎時滿園都燃燒着了。

只見天上起了一片紅雲。可憐這畫棟雕樑、金紙醉的一座圓明園,足足燒了三三夜,燒成了一片瓦礫場。

這時,做書的急要代的是住在園中的四:那牡丹原生得最是聰明,她見宮中漢女,有被蘭貴妃捉去活活打死的,有私自逃出園去後被侍衞們捉回來活活吊死的,她知道都是漢女的打扮與旗女不同。

在宮中容易辨識,一旦有事,也不容易逃走,她便刻意模仿旗女的打扮,平跟一班宮女十分要好,跟着宮女學得梳頭擦粉,以及旗女種種的禮節。

她到高興的時候,一般的梳着大頭,穿着旗袍,腳下登着粉底鞋,臉上擦着濃濃的胭脂,嘴裏説着一口十分利的京片子,望去活似一個極漂亮的旗下宮妃。只因她待太監宮女們好。

那天皇上倉皇出走的時候,早有太監報信給她。牡丹原是旗下女人打扮,得了這個消息,便也慌慌張張夾在宮女隊裏逃出園去。

她身邊原積蓄下幾個錢,便動身到天津,搭輪船到蘇州,回到自己家裏,她母親還在,後來由她母親做主,嫁給一個讀書人,一雙兩好地過着子,要知其餘三如何下落,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