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0六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大行皇帝大殮之後,由光緒皇后升格而成的皇太后,隨即由永和宮遷入慈寧宮。永和宮位居東六宮偏東之中,在明朝就是最好的內宮之一,曾為崇禎寵妃田貴妃所居。自從慈禧太后挪到寧壽宮以後,光緒皇后為了晨昏定省方便,遷居永和宮。一切佈置,自然與眾不同,尤其是藥房的設備最好。
瑾妃消息靈通,故而捷足先得,緊接着佔了永和宮。
一到慈寧宮,太后第一件事是召見監國攝政王。她已經打算好了,由此刻開始,便得給載灃一個下馬威,好確立自己作為皇太后的地位與權柄,所以見了面,行了禮,不叫他站起來,而且第一句就是:“孩子好不乖!又哭又鬧的。”載灃一聽愣了,不過還未覺到事態嚴重,只説:“得皇太后管教!”
“當然!我非管教不可。”太后向旁邊説一聲:“把那兩張單子拿來!”
“喳!”小德張的聲音又亮又脆,隨即呈上兩張素箋。
“給攝政王!”太后拿手一指:“念給我聽聽。”跪着的載灃,從小德張手裏接過素箋一看,才知道是兩張治喪大臣的名單。於是先念恭辦大行皇帝喪禮的那一張:“禮親王世鐸,睿親王魁斌,喀爾喀親王那彥圖,奉恩鎮國公度支部尚書載澤,大學士世續、那桐,外務部尚書袁世凱,禮部尚書溥良,內務府大臣繼祿、增崇。”
“你再念老佛爺的那張。”於是載灃又念:“肅親王善耆,順承郡王訥赫勒,都統喀爾沁公博迪蘇,協辦大學士榮慶、鹿傳霖,吏部尚書陸潤庠,內務府大臣奎俊,禮部左侍郎景厚。”
“你看看,給大行皇帝治喪的是十一個人,給老佛爺治喪的是九個人!不但人數少了,身分也差得很多!你是不是存心看低了老佛爺?載灃!”太后直呼其名,臉鐵青地呵斥:“老佛爺那一點虧待你了?你這樣子報答她,天良何在!”載灃沒想到身為皇父,職居監國,有此開國以來親藩未有之尊榮,頭一天就受這麼一頓申斥,氣得臉上白中帶青,青中帶紅,恨不得把那頂寶石頂子的暖帽取下來,當面摔在她面前,説一聲:“我不幹了!”可是,不幹行嗎?這樣一轉念間,不由得氣餒,而太后卻又開口了,這一次語氣緩和得多。
“不是我特意要責備你!你不想想,天下是誰維持下來的?你不尊敬老佛爺,有誰瞧得起你?你監國就跟老佛爺訓政差不多,可是,你自己想想,你能比得上老佛爺嗎?如果你不是處處打着老佛爺的金字招牌,只怕用不了多久,大權就落到老慶的手裏了!”想想太后的話也不錯。載灃雖非心悦誠服,但氣是平得多了“如今頭一道上諭已經發了。”他説:“太皇太后的治喪大臣,如果要加,只有加溥偉那班人,掛個名兒,不能辦事。
倘或再胡出主意,更為不妙!皇太后看怎麼辦?”
“這件事就算了!另外喪儀上,能夠有給老佛爺盡孝心的地方,再別忽略了!”
“是。”
“你回去吧!”載灃神灰敗地回到軍機處。由於大喪連連,大家的神氣都不好,所以沒有想到他是碰了大釘子。只把該發的上諭,拿給他看。
上諭是早就準備好了的,不過不到時候不能發,這天一大早已發了一批,現在要發的一批,共計六件:一是大行皇帝大殮成服;二是議監國的禮節;三是重大事件由攝政王面奏皇太后請旨;四是議皇帝尊太皇太后、皇太后的禮節;五是外官不必奔喪;六是避諱之例,溥字不避,儀字缺一撇。載灃毫無意見,看過照發。
“如今有幾件事,要請攝政王定奪。第一件是定年號。今上入承大統,為穆宗之子,兼祧大行,這個統緒,必得宣明。
我想不如就用宣統二字。”
“宣統,宣統!”載灃唸了幾聲:“很響亮嘛!就是他。”別無異議,張之説第二件:“大行的陵寢,至今尚未擇定。應該趕快派人馳往東西陵查勘地勢,繪圖諸旨。”
“提到這件事,我有點難過…。”載灃突然頓住不説了。
歷朝皇帝,都在生前自擇陵寢,只有穆宗跟大行皇帝不然。穆宗是年方弱冠,不急於此,誰知禍起不測,另當別論。大行皇帝早衰象,應該讓他自己選一塊中意的長眠之地,只為慈禧太后從來不提,亦沒有人敢請懿旨,以致到今天尚無葬身之處,載灃不免難過。但話剛出口,想起慈寧宮中所受的訓斥,就不敢往下説了。
大家也都能想得到,他縮口是為了不便批評慈禧太后,因而也就沒有人追問。話歸正傳,只請他派定勘查陵地的人選。
“這得懂風水的才行。”奕劻答説。
鹿傳霖恰好又聽見了這句話,深怕會派他這個苦差,因而趕緊接口:“還得年紀輕一點的,才能翻山越嶺,細細去找。”
“我舉薦兩個人。”世續説道:“一位是倫貝子,一位是陳雨蒼。”陳雨蒼便是郵傳部尚書陳璧。工部裁撤,一部分營造事業歸郵傳部接管,派他去是很適當的人選。至於溥倫,方在壯年,又略知風水,這個差使亦能勝任。這件事便又算有了着落了。
“第三,”張之未説之前,先表示意見:“這件事是照例文章,請攝政王從寬處置,就是各省所薦的醫生,跟太醫院的人如何處分?”
“你們看呢?”
“處分該有輕重!”張之説:“太醫院的重一點,各省來的輕一點。”
“不管輕重,反正照樣做官當差。”奕劻説道:“一革留,一降留就是了。”革是革職,降是降級,但都留任,並無大礙,這件事又算定了。
“至於誰該穿孝,派誰奠酒,應由治喪大臣會議請旨。”
“不,不!”載灃接着張之的話説:“大行太皇太后母家應該穿孝百
,在大行太后梓宮前奠酒的,要多派親王、貝勒。”載灃接下來又説:“我還想起一件事,上尊諡是怎麼個規矩?”
“列帝加至二十二個字,不得再加。”張之説:“列後加至十六個字,不得再加。這是乾隆年間傳下來的定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