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章小説網
主页 推荐 分类 短篇 小説 阅读记录

第七六章

如果出现文字缺失,格式混乱请取消转码/退出阅读模式

如果説榮祿如甲午以前的李鴻章,掌握了鋭所萃的北洋兵權,那麼載漪就象當年的醇王,保有指揮軍的全權。他的“武勝新隊”改了名字,叫做“虎神營”猛虎撲羊,而羊洋同音,等於掛起了“扶清滅洋”的幌子。

榮祿的部隊也換了番號,總名“武勝軍”仿照明朝都督府的制度,設前後中左右五軍:前軍聶士成、後軍董福祥、左軍宋慶——“霆軍”鮑超手下的大將、右軍袁世凱。另外召募一萬,人為中軍,由榮祿親自兼領。

既為軍機,又握兵權,榮祿成為清朝開國以來的第一權臣。然而慈禧太后並不受到威脅,她自有駕馭榮祿的手段,更有榮祿絕不會不忠的自信。

儘管如此,榮祿仍有煩惱,因為妒忌他的人太多,而以剛毅為尤甚。他自覺謀國的才具、濟危的功勞,都在榮祿之上,而偏偏官位、權力與所受的寵信,處處屈居人下。因此,常常針對着榮祿的一切發牢騷。榮祿是極深沉的人,心裏不免生氣,而表面上總是犯而不校。不過,子久了,也有無法容忍的時候。

一天,軍機會食,剛毅想心事想得忘形了,驀地裏拍着桌子説:“噯!我那一天才得出頭?”突如其來的這個動作,這句話,使得他的同僚都一驚,榮祿便問:“子良!你要怎麼出頭?”

“你壓在我上面,我怎麼出得了頭?”剛毅的意思是,四位大學士李鴻章、昆岡、徐桐都在古稀以外,出缺是三兩年間的事。自己這個協辦大學士“扶正”固在意中,只是榮祿與自己的年紀差不多,循次漸進,前面三位大學士一死,榮祿順理成章地正了揆席,而自己要想當首揆,就不知道是那年的事了?

榮祿琢磨出他的言外之意,覺得其人居心可鄙,加以有了三分酒意,便笑一笑答道:“那也容易!等李、昆、徐三位壽終之後,你索拿把刀來,把我也殺掉,不就當上了文華殿大學士?”這個釘子碰得剛毅臉上青一陣、紅一陣,既窘且惱。只是榮祿面帶笑容,彷彿在開玩笑,認不得真,而且畏懼榮祿也不敢發作,只得乾笑一陣,聊掩窘態。

事後越想越惱,這口氣怎麼也忍不下去。於是剛毅便在公事上找機會跟榮祿為難,每天入對時,只要榮祿所奏有一點點漏,他便抓住了張大其詞地反對攻擊。這樣個把月下來,榮祿深以為苦,亦深以為恨,與門下謀士秘密商議,想了條一石二鳥的妙計。

原來慈禧太后三度聽政,盡革新法,覺得能破亦須能立,所以三令五申,嚴限各省督撫認真整頓政務,尤其着重在練兵、籌餉、保甲、團練、積穀五事,認為足兵足食,地方安靖,始可與洋人大作一番周旋,一雪咸豐末年以來的積恥。可是封疆大吏,特別是素稱富饒的省分的總督,兩江劉坤一、湖廣張之、兩廣譚鍾麟,資高望重,深蒂固,對朝命不免漠視。榮祿知道,病出在軍機大臣的資望太淺,非立威不足以扭轉頹勢,但已成尾大不掉之勢,所謂“立威”談何容易?

這一石二鳥的妙計,就是讓剛毅出頭,刀去割那條掉不轉的大尾巴。當然,他在獨對時,決不會透借刀殺剛毅的本意,只盛讚剛毅人如其名,剛強有毅力,能夠破除情面,徹底清除各省的積弊。慈禧太后深以為然,隨即指示,先發一道“寄信上諭”指責各省對飭辦各事“未能確收實效”特再申諭“速即認真舉辦”倘有“不肖州縣,玩視民瘼,陽奉陰違,該督撫即當嚴行參劾,從重治罪。”過了兩天,又發一道“明發上諭”命剛毅“前往江南一帶,查辦事件”所謂“查辦事件”通常是指查辦參劾案件。而特派軍機大臣出京查辦,則被參的可知必是督撫,因而便有種種言,揣測兩江總督劉坤一遇到麻煩了。

其實剛毅是去查辦朝廷飭各省舉行的五事。榮祿借慈禧太后的口告訴剛毅:厘金更要切實整頓。江南厘金的積弊甚深,若得剛毅雷厲風行地梳理一番,武衞軍的餉項便有了着落。而剛毅本人,必然大為招怨,有對他不滿的言詞,傳到京裏,那時就可以相機利用了。能去則去,不能去就找個總督的缺,將他留在外面,豈不從此耳清淨?

這公私兩得的一計,剛毅亦約略可以猜想得到。不過,他有他的打算。從來欽差大臣往往專主一事,或者查案,或者整軍,或者如李鴻章這半年來的欽命差使,治理山東一帶的河道。象這樣國家五大要政,盡在查辦的範圍之中,並無先例。他自覺他的這個欽差,是特等欽差,江南此行,所有督撫都要仰望顏,這個官癮可過得足了。

當然,他對他的差使是有自信的。能夠平白找出幾百萬兩銀子來,慈禧太后會刮目相看。那時找個機會,教榮祿帶着他的武衞五軍,回任直隸,去看守京師的大門,一任外官,豈可再兼樞臣?那時軍機處就是自己的天下了。

因為各有妙算,所以相顧欣然。剛毅到了江寧,果然震動了地方。四個月的工夫,參倒了不少官兒,少不得也作威作福,搞得百姓怨聲載道。這樣到了七月底,諸事都可告一段落,回京覆命。剛到上海,奉到一道電旨:“廣東地大物博,疊經臣工陳奏,各項積弊較江南為尤甚。如能認真整頓,必可剔除中飽,籌出鉅款。剛毅曾任廣東巡撫,悉地方情形;着即督同隨派司員,剋啓程前往該省,會同督撫將一切出入款項,悉心釐剔,應如何妥定章程,以裕庫款之處?隨時奏明辦理。”剛毅心知道這是榮祿不願他回京所出的花樣,不過,他也不在乎。坐海輪到了廣州,亦如在江寧的模樣,深居簡出。而查詢的公文,一道接一道送到總督、巡撫兩衙門。兩廣總督譚鍾麟,是翁同龢的同年,久任封疆,行輩甚尊,看不慣剛毅那種目空一切的派頭。而且高齡七十有八,難勝繁劇,早就奏請放歸田裏,此時決定重申前請,辭意甚堅,所以慈禧太后決定準他辭官。

這本來是榮祿將剛毅留在外省的好機會,只是慈禧太后認為兩廣的涉外事務很多,需要深通洋務而勳名素著的重臣去坐鎮。於是,李鴻章被內定為譚鍾麟的繼任人選。

朝旨未下,已有所聞,李鴻章決定去看榮祿,打算探一探口氣,如果不能象在直隸總督任內,遇事可以作一半主,他還不願作此南天之行。

一見之下,李鴻章不覺驚訝“仲華,”他説“你的氣很不好!何憂之深也?”榮祿嘆口氣説:“中堂真是福氣人,‘啖荔枝三百顆’,跳出是非圈了!我受恩最重,上頭對我的責備亦最嚴。這幾天,真正叫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李鴻章瞿然動容“何出此言?”他問“仲華,你可以跟我談談嗎?”

“當然!我亦正想去看中堂,倘或計無所出,説不得也要拿中堂拉出來,一起力爭。”説到這裏,榮祿起身,親手去關上房門,然後隔着炕幾,向李鴻章低聲説道:“非常之變,迫在眉睫!”原來廢立快成為事實了!本是遷延不決的局面,自從剛毅在十月初從廣州回京,情勢急轉直下,因為徐桐與崇綺雖極力鼓吹廢立,但大政出自軍機,僅有為徐、崇兩人説服了的啓秀一個人起勁,自是孤掌難鳴。及至剛毅回京,與啓秀聯成一氣,加以逐去廖壽恆,保薦刑部尚書趙舒翹入值軍機,於是,除了早就退出軍機的錢應溥,毫無主張的禮王世鐸以外,剩下的四個人,三對一,變成榮祿孤掌難鳴了!

可是,這個非常的舉動,慈禧太后拿定主意,非榮祿亦贊成不能辦!因此,他便成了眾矢之的。剛毅、啓秀、趙舒翹每天拿話擠他,要他鬆口,以一敵三,幾有無法招架之勢。而慈禧太后單獨召見時,談及此事,口風亦一次比一次緊,先是勸導,繼而期望,最近則頗有責備的話。看起來再拂“慈聖”之意,怕會惹起盛怒,幾十年辛苦培養的“簾眷”毀於一旦。政柄兵權,一齊被奪,縱不致為翁同龢、張蔭桓之續,而閒廢恐不能免!

“我是盡力想法子在搪。前一陣子劉峴莊的一個電報,讓我鬆了一口氣…。”為了搪,榮祿曾建議密電重要疆臣,詢問廢立的意見。劉坤一的回電,表示反對,説是“君臣之分已定,中外之口難防”這兩句話極有力量,將慈禧太后的興頭很擋了一擋。

“可是今天十一月二十五了!慈聖的意思,非在年內辦妥這件大事不可!快要圖窮而匕首見的時候。中堂,我怕力不從心了!”不等他説完,李鴻章凜然相答:“此何等事?豈可行之於列強環伺的今天?仲華,試問你有幾個腦袋,敢嘗試此事!上頭如果一意孤行,危險萬狀,如果駐京使臣首先抗議,各省疆臣,亦可以仗義聲討!無端動天下之兵,仲華,秋責備賢者,你一定難逃史筆之誅。”説到這裏,他自覺太動了,息了一下,放緩了聲音又説:“本朝處大事極有分寸,一時之惑,終須覺悟,母子天倫,豈無轉圜之望?只是除了足下以外,更無人夠資格調停。仲華,你受的慈恩最重,如今又是簾眷優隆,你如不言,別無人言。造膝之際,不妨將成敗利鈍的關係,委屈密陳,一定可以挽回大局!”榮祿原亦有這樣的意思,只是不敢自信有此力量。如今讓旁觀者清的李鴻章為他痛切剖析,大受鼓舞,毅然決然地説:“是,是!我的宗旨定了。”

“但盼宮闈靜肅,朝局平穩,跟洋人打道,話也好説些。”提到洋人,榮祿想起久藏在心的一件事。雖然洋文報紙對維新失敗及廢立諸事,多所譏評,究不知各國公使是何説法?早想託李鴻章打聽一下。不過,打聽的目的變過了,以前是想明瞭各國公使的態度,決定自己的最後態度,此刻他説:“為了搪上頭,想請中堂探探各國公使的口氣,我對上頭好有話説。”李鴻章沉了一會答説:“此事我不便先開口問人家,這幾天各國公使要替我餞行,如果提起來,我可以順便問一問。

否則,就無以報命了。”到了第三天,李鴻章有了答覆。他寫信給榮祿説:各國公使表示,若有廢立之事,各國雖不能干預中國的內政,但在外上必將採取不承認新皇帝的政策。

這樣的機密大事,本不宜形諸筆墨,而李鴻章居然以書面答覆,正表示他對他所説的話,完全負責。領會到這一點,榮祿的主意更堅定了。

十一月二十八,大雪紛飛,徐桐與崇綺一大早衝寒冒雪,直趨宮門“遞牌子”請見慈禧太后,為的是兩人擬好了一道內外大臣聯名籲請廢立的奏稿,要請懿旨定奪。

“稿子很好!”可是慈禧太后還是那句話:“你們得先跟榮祿商量好!”兩人退回朝房密議,決定只傳懿旨,不作商量。倘或榮祿不聽,找個人出來參他,拿頂“違抗懿旨”的大帽子扣在他頭上,看他受得了受不了?

商議停當,隨即出宮,坐轎直奔東廠衚衕榮府。帖子一遞進去,榮祿便知來意不善。但絕不能擋駕,且先請了進來再説。

榮祿的起居豪奢是出了名的,那間會客的花廳極大,懸着雙重門簾,燒起兩個雲白銅的大火盆,所以温暖如。徐桐和崇綺腳雖健,畢竟上了年紀,冷熱相,頓覺喉頭髮癢,咳個不住,主人家的聽差替他們又灌茶、又捶背,鬧了好一會才得安靜下來,跟榮祿寒暄。

三五句閒白過後,徐桐向崇綺使個眼,雙雙站起,崇綺從口袋裏掏出一個白摺子“奉太后旨意,有個稿子讓你看一看!”他一面説,一面將奏稿遞了過去。

榮祿不能不接,接過來一看案由,果不其然,是奏請廢立,當時大叫一聲:“哎呀!我這個肚子,到底不饒我啊!”説着,一手捧腹,一手就將折稿遞還,等崇綺上當接回,榮祿又説:“昨兒晚上鬧肚子。方才我正在茅房裏,還沒有完事,聽説兩公駕到,匆匆忙忙提了褲子就出來了。這會兒痛不可當,喲、喲、喲!這個倒黴的肚子!”話還未完,人已轉身,傴僂着,一溜歪斜地往裏走了去。崇綺嘆口氣説:“來得不巧!”